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身体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身体观(主要分析儒道两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旨在揭示古代历史时期以怎样的身体文化形态影响武术形成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它所具备的价值,以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武术的同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明确有效的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其一,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儒家和道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身体思想,并且各有千秋。两家身体观共筑武术的理论大厦,促使武术的传承和演进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其二,通过对中国传统身体观整理和分析发现,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社会环境、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造就了身体文化的内倾性、身体的政治场域、修身思想的主导、意境美的追寻等等。这些为武术走向“内敛”、趋向“政治”、由“制人”走向“制己”、由“技击”偏向“艺术”等演进特征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时,中国人强调身体的整体性和内外修炼,认为身体是生命的存在,身体乃宇宙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存在连接。在此影响下,武术修为呈现相应形态:武术训练强调“形神兼备”、“身心合一”;武术德行注重“忠义之德”、“不争之德”;武术拳法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其三,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技同样是身体活动,由于中西方身体文化的不同促使两者沿着不同的轨迹演变和发展。中国武术修“人”,西方武技练“身”;中国武术注重对身体的“内在坚守”,而西方武技强调对身体的“外在超越”;中国武术修练强调有机整体,西方武技训练注重分化整合;中国武术表现身体的“意”,而西方武技展现身体的“实”。当然这些只是中西身体观差异性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研究还需深入的探讨。其四,从历史角度而言,无论是儒家从社会伦理入手所形成的身体观,还是道家追求自然大道所形成的身体观,组成了影响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因素。从现时代角度而言,传统身体观念已然不在符合当代发展,武术的发展存在一定困境。例如,一些传统身体观念制约着武术技击的延续、技术的传承、习练人群的普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