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区域差异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理论界研究工业部门发展特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工业部门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同时,能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强,并且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工业部门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与改善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对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各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首先,本文在明确了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等概念后,对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定义。其次,本文针对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度量的特点,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并构建了计算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指标与程式。该方法运用1999-2008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计算,研究中共有3个投入变量,包括2个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和能源消费量,产出变量选择工业增加值。所有的名义变量都经过1999年的价格指数调整成为实际变量,以便于跨年度的数据比较。第三,本文在确定中国各区域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后,对各区域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工业部门发展迅速,但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偏低;(2)在研究期间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没有大幅度提高;(3)中国各区域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极大,不同区域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化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很大;第四,在对中国各区域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提升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构建了影响提升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分析框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工业部门技术水平落后,使得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投入高,产出低,能源利用效率低,沿袭着传统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方式;(2)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多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由国家扶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激励不足,工业化模式难以提升;(3)中国现行的能源低价格政策难以反映能源的稀缺性,因此未能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的经济驱动力,抑制了提升工业化模式的市场调节功能。最后,本文针对如何提升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绒生产国和出口国。宁夏作为中国山羊绒的主产地之一,在国内外羊绒行业中已形成了“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宁夏”的共识。羊绒产业是宁夏重点发展的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分工模式逐渐改变,从企业内部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转化为不同企业之间的产供销专业化分工,形成清晰的产业供应链。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我国企
主导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对
海洋环境系统是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海地区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研究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