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9年,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实现新医改总体目标的核心策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完美落地实现的关键一环,是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流砥柱;乡镇卫生院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还对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重大的意义。目的:政府卫生投入是指政府为完成其公共职能,通过财政资金支付手段购买公共所需的卫生商品与劳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卫生服务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文通过对新医改出台以来广西乡镇卫生院的政府卫生投入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研究卫生投入在乡镇卫生院落实的情况,分析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并深入探讨问题成因。根据问题的成因,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查询、数据整理、实地现场调研等方式获取乡镇卫生院政府卫生投入相关资料;通过应用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评价;对定性资料进行定性地分析评价。结果:(1)从投入规模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投入逐步加大,财政补助投入由2009年的5.23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4.53亿元;投入主体主要是县级财政;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所占比例不断缩小,2009年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分别占广西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45.42%、38.30%,2014年,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占广西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为38.71%、23.88%; (2)从投入结构分析:基本支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占比维持在40%左右;对人员的投入总量也逐渐提高,但占比从39.78%下降到36.98%-专项支出的公共卫生项目支出占比由38.53%下降到26.93%;(3)从投入分布公平性分析:广西卫生资源总体情况低于西部和全国平均标准;按乡村人口配置的乡镇卫生院机构数、编制床位数和编制人员数呈现出欠公平现象; (4)从投入效率分析:生产效率指标和医疗费用指标都呈现相对稳定增长的态势;而公共卫生支出却呈现负增长。结论和建议:财政投入已成为乡镇卫生院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但是政府卫生投入的责任还不到位,也缺乏地方的硬约束机制[2],区域卫生规划和监管体制也尚未健全完善。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重视;尽快完善相关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健全相关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