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家和国际安全形势。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替代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成为威胁国家和地区安全关键性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境口岸构筑安全、卫生屏障,特别是防控疫病疫情传入、口岸核生化反恐等方面工作,体现中国卫生检疫是维护中国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理论上对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建立符合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又能有效保护国家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的检疫制度体系,已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卫生检疫的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当前中国的各项国家战略,11个国家安全观与检疫息息相关的就占有7个领域。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卫生检疫人员就必须严守防疫底线,提升口岸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旅行健康服务质量,找准定位,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在经济发展领域,检疫工作积极服务发展外贸经济,创新通关检疫机制,提高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通关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口岸卫生许可,采用“双随机”等措施对口岸服务业帮扶。 改革中国国境卫生检疫,路径在于构建新型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坚持顶层设计优先,包含口岸疾病防控、卫生应急治理、口岸卫生监督、服务国际旅行健康、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反恐防范5方面体系有机结合,口岸统一筹划,更加契合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思考,主动作为。 加快推进中国卫生检疫建设,从法律层面,《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亟须全面修订,以更好符合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技术层面,提升卫生检疫技术能力,在疫情检出、反恐协作中打响中国卫生检疫品牌;从人才建设层面,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培育复合型专业骨干和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专家;从执法层面,交通工具、货物、行李邮包检疫具体工作中,更多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执法质量。 本文从国境卫生检疫制度产生、发展及模式研究出发,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厦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分析,使其提升为中国口岸的一个缩影和代表,重点研究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卫生检疫保障措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亲和、及时、便捷的检疫服务,做到服务把关双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