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国境卫生检疫问题研究——以厦门口岸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家和国际安全形势。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替代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成为威胁国家和地区安全关键性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境口岸构筑安全、卫生屏障,特别是防控疫病疫情传入、口岸核生化反恐等方面工作,体现中国卫生检疫是维护中国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理论上对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建立符合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又能有效保护国家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的检疫制度体系,已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卫生检疫的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当前中国的各项国家战略,11个国家安全观与检疫息息相关的就占有7个领域。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卫生检疫人员就必须严守防疫底线,提升口岸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旅行健康服务质量,找准定位,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在经济发展领域,检疫工作积极服务发展外贸经济,创新通关检疫机制,提高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通关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口岸卫生许可,采用“双随机”等措施对口岸服务业帮扶。  改革中国国境卫生检疫,路径在于构建新型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坚持顶层设计优先,包含口岸疾病防控、卫生应急治理、口岸卫生监督、服务国际旅行健康、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反恐防范5方面体系有机结合,口岸统一筹划,更加契合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思考,主动作为。  加快推进中国卫生检疫建设,从法律层面,《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亟须全面修订,以更好符合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技术层面,提升卫生检疫技术能力,在疫情检出、反恐协作中打响中国卫生检疫品牌;从人才建设层面,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培育复合型专业骨干和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专家;从执法层面,交通工具、货物、行李邮包检疫具体工作中,更多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执法质量。  本文从国境卫生检疫制度产生、发展及模式研究出发,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厦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分析,使其提升为中国口岸的一个缩影和代表,重点研究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卫生检疫保障措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亲和、及时、便捷的检疫服务,做到服务把关双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安全。
其他文献
甘国明,2018年12月底担任中石化江西石油吉安石油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作为一名基层企业负责人,他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全力做好公司改革管理各
期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党的工作中心”[1]。而解决好农村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