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评价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弄清其价值和意义,其次要了解当下的现状并正视问题与不足。已有研究认为,有效的提问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可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等等。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有效的课堂提问还可以教会学生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良好的批判思维能力,最终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熏陶下,这种发现问题与追寻问题本质的课堂示范作用或效应,会自然而然地将提问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会学生质疑并形成问题意识。本文以古德和布罗菲的“提问行为类型检测编码表”为工具,对真实的课堂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到初步结果之后又开展了问卷调查,总结了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的同时还指明了目前亟待改善或加强的问题。怎样评判某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教师能在哪些方面思考和改进以提高其有效性?通过相关研究,本文提出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可以遵循四个指标来进行:第一是提问的基本要求,第二是问题的思维层次,第三是教师发问的周密性,第四是教师给予的反馈。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举例论证和阐述,并从化学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其对应的策略。本研究是对他人研究的补充。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讨论,已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并有相当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其意义和价值以及课堂上发问时遵循的原则。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学校当前“五环生本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补充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本研究是对他人研究的细化与深化。本文发展性地研究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或指导思想,从化学学科的角度,细致阐述了要达到该指标需要采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