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消除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创新要素在地区之间流动与集聚,实现区域创新成果的共享,对于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从各地区之间相互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衡量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创新空间关联特征和关联网络的结构演变趋势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区域创新空间关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界定了区域创新和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内涵,总结了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其次,本文综合考虑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规模、创新开放程度、创新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客观合理地衡量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然后,本文对测得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空间探索性分析,从全局角度和局域角度验证了区域创新在空间上存在关联。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强度进行了测算,构造了有值有向的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最后,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展现了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逐年增强的同时,区域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2)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形成以“低—低”集聚形式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3)我国区域间创新联系愈加紧密,但仍有提升的空间;(4)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核心—边缘”分布格局,板块间融合性和联动性不足;(5)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正由单中心驱动逐渐转向多中心驱动,关联性突破地理邻近规律,转向创新等级邻近;(6)各区域和各板块在创新关联网络中分工明显,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几项针对性的建议:第一,联合组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最优化配置;第二,突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第三,以点带面,推动一体化联动发展;第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