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我国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的指标构成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大城市投身致力于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的队伍中来。国外发达国家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紧随其后,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中保持了与国际相近的水平,成效斐然。然而,在低碳城市的实践中,指标体系的缺乏是国内外城市的普遍现象,制约着城市的低碳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因此,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而在城市物质空间领域,需要哪些低碳措施和对应指标,通过何种途径指导我国城市规划,是本文拟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研究的两个基础:一是了解低碳城市规划在国内外实践的概况和一般性内容,二是对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指标来源、内容结构和对低碳目标的影响作用进行解析。  从城市碳平衡的目标出发,本文提出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的多个方面有助于低碳目标的实现。这些物质空间层面主要涉及城市形态结构、土地使用与布局、街区组织模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交通组织模式、绿化与水环境6个方面,并对各方面具体的低碳目标和对应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  在多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按照梳理层次结构——明确目标和准则——设计指标构成框架——解析重要指标及相互关系——提出实施展望的步骤来建立低碳物质空间规划的指标构成框架。指标构成框架暂不涉及量化研究,但考虑为未来可能的量化做准备,一是指标选择上尽量选择拥有可靠稳定数据来源的指标,二是设计框架时提出指标的取值偏向(“极性”)建议,以期为后来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提出指标构成框架的完善建议与实施性展望:首先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实施途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和政策法规层面;其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在具体的实施中都需要考虑城市规模、地域、发展阶段、形态结构和发展重点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内容和标准以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强调以大自然为基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社区参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的战略决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为了实现农村地区的
学位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居住的舒适性日渐成为人们最求高质量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声环境作为居住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如今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教育建筑不再只是追求“温饱式”的教学建设,而是越来越注重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要求。学习空间作为教学行为的物质载体,影响着教学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了城市形态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对现代审美思想与审美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城镇化时期,城镇群成为发展的空间单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必须突破传统的由内而外的研究思路,建立区域观,以由外而内的视角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扩张。随着这个过程的逐渐深入,城市可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发展方式将不可避免地由扩张式发展转为存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为达到短期经济
学位
我国自1980年代城市建设大潮后,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变迁,人们居住、消费观念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变化,城市1980年代居住区日渐衰败,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