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二个部分。 临床研究根据糖尿病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患者分为胃肠实热、脾虚湿阻、肝郁气滞和肾气不足四型,体针为主结合耳针或耳穴压籽治疗67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亚型患者。12次为一疗程,经三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9例,占28.4%;有效35例,占52.2%;无效13例,占19.4%;总有效率80.6%。针刺后患者多食易饥,口渴喜饮等症状得到了改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升高,且有经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增加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患者的肥胖指标也显著降低,血脂代谢异常也得到了调整。 实验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合理实用的,具有肥胖、餐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抵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特点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61.4%。 本实验测定了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检测了实验大鼠的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实验大鼠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模型对照组较正常组为高;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模型对照组较正常组下降;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模型对照组胰岛β细胞分泌颗粒多于正常组大鼠,并有大量胰腺外分泌腺泡上度化主成β细胞现象。提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胰岛素作用减弱,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反映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实验大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针刺既可以降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又可降低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提高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提示针刺在促进葡萄糖代谢的同时,改善了实验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还调整了胰岛日的分泌功能。 本实验还观察了针刺对实验大鼠的下丘脑腹内侧核饱觉中枢 (VMH )的电生理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c结果表明针刺具有提高VMH 神经元放电频率的的作用,并可调整其异常的神经递质含量,说明针刺对下丘脑中枢核团功能的调整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肥胖型取效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