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3株野生平菇菌株的形态学鉴定、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测定、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ITS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建立等多角度来确定3株菌株间的种属关系,为构建我国平菇菌株的种性特征信息库,丰富我国平菇种质资源库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3株野生平菇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种质评价,筛选出优质的平菇种质,为平菇杂交育种提供一些的材料。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对3株野生平菇菌株与已知参比菌株的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3株野生平菇菌株形态不同,与生产参比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ISSR及ITS序列分析对3株野生平菇菌株和3种生产参比菌株进行鉴定,拮抗测定结果表明,3株野生菌株和3种参比菌株之间有明显的拮抗反应且均属于隆起型拮抗类型;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6株供试菌株共测得49条酯酶同工酶酶带,15个多态位点,说明其多态性较好。由酯酶同工酶及ISSR的聚类分析图表明,3株野生平菇菌株不属于3种已知参比菌株,且3株野生菌株也不属于同一品种。3株野生菌株ITS测序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PO14属于紫孢侧耳、PO15属于糙皮侧耳、PO37属于糙皮侧耳。3.对3株野生平菇菌株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种质评价,3株野生菌株原种菌丝培养、出菇、生物转化率试验表明,菌株PO15属于潜在高产优质菌株。在环境温度为15℃~30℃范围内,3株野生菌株的长速均比生产参比菌株PO2要快;35℃时,野生菌株PO14未萌发。野生菌株PO14和PO37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55%,野生菌株PO15和生产参比菌株PO2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0%。同一p H值的培养基上,不同菌株的长速差异性不大,而同一菌株在不同p H培养基上长速有显著差异。对根霉霉菌的抗逆性评价表明,3株野生菌株菌丝对根霉均具有明显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