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东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出现频繁的雾霾天气,促使主管部门研究雾霾组分及形成机理,并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规定。其中化学工业的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排放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美国环保署(USEPA)针对化工行业VOCS排放建立了完善的识别和管理体系。化学工业的VOCS排放源,一般有三类,分别为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日常作业逸散排放,以及设备组件泄漏排放。其中组件泄漏排放被认为是工业有机污染物治理的重点。设备组件泄漏排放,意思即由于生产设备连接处非百分之百密封,产生的VOCs泄漏,如泵体、阀门密封点、焊接连接件等。目前组件泄漏排放的控制技术均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由US EPA开发的LDA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技术建立了化工行业组件泄漏的泄漏定义,对VOCs相关组件逐一监测,所发现监测值高于泄漏定义的组件为泄漏组件,通过对泄漏组件的维修即可实现VOCs减排。LDAR的VOCs减排量由泄漏组件维修后的排放量与维修前的监测值所对应的排放量之间的差值确定。本项目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LDAR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瓶颈和管理问题,并对这项技术对典型化工厂带来的VOCs减排效果进行总结。本项目使用上海市地方规程技术说明、EPA推荐的LDAR最佳实践导则、EPA453计算模型,项目数据使用软件CMsoft进行管理。本项目时间跨期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计完成24101个密封点的检测。项目结果显示,在项目范围内的24101个密封点中,泄漏净检测值超过10ppm的密封点占比仅为4.85%,但这些密封点所贡献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7.96%,通过对这些泄漏净值超过10ppm的密封点采取修复手段,共达成32.1%的减排。此外通过本项目,总结了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改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