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消费需求进入了多元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碎片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整一性消失了,一直以来人们得以依赖的东西随之溶解,生活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样化、碎片化的社会状态由此凸显出来。“碎片化”是社会发展中,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是指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传统整体性特征的一种现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在经过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逐步进入了以信息和知识为变量的后工业社会。而“碎片化”作为一个美学的概念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产生的。成长在现代生活情境下的现代设计,无序拼贴、偶然选择、大杂烩等各种手法的应用,使传统的意义在不断地消解。因此,无论形式的多元,还是内容的多义与虚无,都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无疑,在这种急剧变化的背后,凸显出现代社会环境下现代人生存的一种状态。本文将从“碎片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在“碎片化”社会大环境下视觉图形所表现的“碎片化”设计特征,并对“碎片化”设计所面临的优势、劣势进行论证,以期待为在社会“碎片化”趋势下发展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索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