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日益严重。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可以为湿地恢复提供帮助。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水鸟生境影响因子的权重,建立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根据TM遥感影像图和相关数据计算出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11年间5个年份的水鸟生境适宜指数(HSI),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生成的水鸟生境适宜性分级图,分析了升金湖建立保护区后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为预测该区域未来各类重要水鸟的生境适宜性变化趋势和提出有利于该保护区维持水鸟种群和数量的生境保护和修复的建议提供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中,水鸟生境适宜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在有植被覆盖的湖泊和河流的浅滩,无渔业养殖区域,远离道路和居民点,无人为干扰。距离水田和浅滩较近,但是离人为干扰较远的区域多为水鸟生境适宜区域。距离主要干道——例如高速公路、国道和县道等较近的区域除了人类活动频繁,噪声和光污染也给水鸟生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所以保护区的北部和西部的水鸟生境适宜性指数都比较低。道路和居民住宅区密集的区域以及其缓冲地带都属于水鸟生境的不适宜区域。(2)升金湖的水域中,上湖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资源较为充足;下湖湖面面积偏小,亦有水产养殖户设置的大量围网,水生植物资源破坏较重;中湖地区由于繁忙的交通给水鸟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此外,沉水植物原本的优势种竹叶眼子菜与苦草在湖区水生植物中所占比例逐年减少,这些对水鸟生境的变化造成了显著的影响。(3)从总趋势上看,升金湖地区在1986年建保护区后的几年间水鸟生境适宜性相对平稳,但是仍然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该地区水鸟生境适宜性开始非常显著地恶化,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后才有小幅度的回升。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下降了39.41%,适宜区域面积下降了41.34%,但是微适宜区域面积上升了231.71%,不适宜区域面积上升了306.15%,总体来看水鸟生境水平是显著下降的。此外,水鸟生境适宜性最好的区域由片状分散逐渐转变成小范围聚集,适宜区域也在由实验区和缓冲区向核心区迁移的过程中显著缩减。近年来,政府和保护区实施的一系列恢复和保护措施有一定积极的效果,保护区内水鸟生境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大保护区的管理力度,积极进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渔还湖等工作,保护和修复好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