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模型的建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e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肝细胞癌(HCC)术后的复发率高达70%以上,研究证实微血管侵犯(MVI)是HCC术后早期复发和整体生存期缩短的高危因素之一。术前预知HCC的MVI风险将有助于制定HCC患者术前和手术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HCC术后复发风险。但由于MVI是HCC的一种微观侵袭转移,目前MVI只能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现阶段尚无术前预测MVI的统一共识和指南,因此建立一个简易而相对准确的术前MVI预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预测HCC预后的一个有力指标,但尚无研究证实其与MVI之间的联系。本研究拟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因HCC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探讨SII指数与MVI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筛选术前预测MVI的相关预测因子,建立一个HCC术前预测MVI的简易预测模型,以期为HCC术前预测MVI风险,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因HCC行手术切除的病人,术后病理均证实为HCC,最后共收集得到23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其中MVI阳性病例98例,MVI阴性病例139例。首先将患者按SII指数分为SII≤330组和SII>330组,分析SII指数高低组之间在MVI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之后将病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合并MVI组和无MVI组,分析术前MVI阳性的可能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HBV DNA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生化指标(AST值、ALT值、GGT值)、凝血指标(PT、INR)、SII指数水平、肿瘤病理特征(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CNLC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术前影像学特征(肿瘤大体分型、瘤内动脉、瘤周强化)。根据Logistics回归模型筛选出术前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简易评分法建立术前预测MVI的预测评分模型。使用SPSS 22.0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在SII指数水平与HCC术前MVI风险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联系的研究中发现:SII>330与最大肿瘤直径>3cm、CNLC分期更晚、大体分型更差、肿瘤分化Edmondson–Steiner分级更差以及术前MVI风险较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HCC术前MVI阳性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研究中,HBV DNA复制水平>700 IU/ml、GGT值>52 U/L、AFP值>13 IU/ml、SII指数>213、最大肿瘤直径>5cm、肿瘤数目≥2、大体分型、瘤周强化、瘤内动脉、CNLC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存在MVI风险较高的危险因素,其中HBV DNA>700IU/ml(OR=2.208,95%CI 1.151-4.237,P=0.017)、AFP>13 IU/ml(OR=2.478,95%CI 1.303-4.710,P=0.006)、SII指数>213(OR=2.076,95%CI 1.062-4.056,P=0.033)、瘤周强化(OR=2.590,95%CI 1.368-4.906,P=0.003)、大体分型2型(OR=2.145,95%CI 0.773-5.956,P=0.143)、大体分型3型(OR=5.555,95%CI1.991-15.497,P=0.001)是术前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5种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术前MVI简易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806(95%CI,0.750-0.862),在截断值为4分时,灵敏度为78.6%(95%CI,73.05-83.82%),特异度为69.8%(95%CI,63.95-75.65%)。结论:SII指数较高是HCC术前MVI阳性的有力预测指标,HBV DNA复制水平>700 IU/ml、AFP值>13 IU/ml、SII指数>213、大体分型较差、瘤周强化是术前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HCC术前MVI预测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术前MVI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干旱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生存在逆境下的植物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进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西北荒漠区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转运等生理及相关功能基因方面,但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霸王转录组数据发现,转录因子CL9880.Contig2All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RDW、LDH联合CA125、HE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首次住院并手术的13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均有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并分期明确,且病历资料完整。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别对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予以评价,为降低卵巢癌术后VT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0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术后发生VTE的67例卵巢癌患者,与同期影像学明确术后未发生VTE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单因
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联合癌抗原125(CA125)与其生存情况的相关性,探讨LMR联合CA125在晚期浆液性卵巢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9年6月该时间段中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对符合本研究条件的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前淋巴细胞计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胃癌术后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收治的5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前BMI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组、高体质量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及血液指标等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BMI是否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
目的:1.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三种营养评分系统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对比三种营养评分系统,确定预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5年预后生存的最佳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
目的: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建立可对其进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92例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使用R 4.0.3软件中的rms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通过比较
中新世作为标志着南极洲冰盖的建立与现代生物群落建立的重要过渡期,对该时期的古气候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中新世的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结果面临着精度低、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地球化学与古植物学的重建结果在100-500 ppmv不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古植物学与多学科的交叉势在必行。随着新方法新模型不断涌现,对已有古大气CO2重建成果的植物群进行重建数据的更新是十分有必
背景: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肿瘤细胞内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其长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MSI与肿瘤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胃癌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目的:研究微卫星状态与胃癌预后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癌患者的疗效,再筛选免疫相关基因和免疫细胞,建立MSI胃癌免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