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试图以赛珍珠和老舍比较研究为切入点,以“平民意识”为关注点,尝试比较赛珍珠与老舍在各自创作中平民意识的文学表现形态,并追溯两人相似的审美意识形成原因,梳理他们在解读平民与城镇、与土地之间亲密关系时的视角和态度,勾勒两者文学交往的活动时间表。
所谓“平民意识”,即站在平民的立场,以民众为本位,以平民的价值观、世界观来评说历史,描摹现实、展望未来的意识。
赛珍珠和老舍照民间形式写作,研究通俗文艺普及问题--尽管他们的出发点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做到了:首先,“平视”关注的对象,不认为自己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优越性;其次,深切同情人民大众的痛苦和需要,以“珍视”的态度走进他们的生活中;最后,站在甚至超越历史的高度“审视”造成当时广大民众悲惨境遇的文化、社会等等终极因素。
两人所创作的有关市民和农民题材的作品,为上个世纪的普通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历史佐证,毫无疑问也为处于社会转型和历史变革时期的中国民众留下了史诗性描述的长卷。
老舍与赛珍珠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他们以塑造小人物而成为大师。他们一生中都不愿意躲进书房,他们自始至终都与笔下的人物在现实和精神上联系在一起。老舍和赛珍珠的作品,不是为了被供奉在任何文学名著的殿堂里而写的,而是为了赢得最广泛读者的信念并影响他们的行为而写的。赛珍珠和老舍作品中的中国民众气派、中国民众风格,应该为广大的中国作家带来某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