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A125等指标变化,探讨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90例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桂枝茯苓丸组、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3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A125及总体疗效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评价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纳入合格受试者共90例,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完成85例。其中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29例,隔药灸组28例,桂枝茯苓丸组28例。三组病例基线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1)临床疗效: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总有效率86.21%,隔药灸组总有效率75.00%,桂枝茯苓丸组总有效率71.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隔药灸组、桂枝茯苓丸组。(2)痛经症状评分:经治疗,三组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降低痛经症状评分疗效优于隔药灸组、桂枝茯苓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痛经症状量表:经治疗,三组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隔药灸组在降低COX痛经症状评分方面疗效均优于桂枝茯苓丸组(P<0.05),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组、隔药灸组在降低COX痛经症状评分方面疗效相等(P>0.05)。(4)血清CA125:经治疗,三组治疗后血清CA12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CA12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在降低血清CA125方面疗效相同。(5)安全性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隔药灸药物过敏,余患者均未发现过敏、烫伤或其他不良反应,余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未见异常,安全性较好。结论:隔药灸合桂枝茯苓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症状,缩短痛经发作持续时间,改善痛经严重程度,降低血清CA125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单一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