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呼伦贝尔地区猪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及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类型、耐药性、携带耐药基因等情况,对当地8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鉴定出的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采集样本培养后的细菌总菌及分离鉴定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进行了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共10种耐药基因及I型整合子检测。同时采用微生态制剂EM原露对仔猪腹泻进行了预防试验。采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人工诱发的猪大肠杆菌病进行了治疗试验。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对呼伦贝尔地区8个规模化猪场猪大肠杆菌病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个规模化猪场均有猪大肠杆菌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9.54%,平均病死率为16.89%。发病主要以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为主。(2)在呼伦贝尔地区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样本136份,分离、鉴定出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采用平板凝集试验进行了标准抗O抗原单因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除11株未鉴定出血清型外,其余97株鉴定为8种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O8、O9、O60、O64、O115、O139、O149、O157,其中以O8、O9、O149、O157为优势血清型。(3)对分离、鉴定出的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参照CLSI标准,采用MH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分析比较了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情况。结果表明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呋喃妥因、氨曲南耐药率最高,均在80%以上,而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均低于6%。分离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谱,共14种耐药谱。最少耐药的分离菌株可同时耐3种抗菌药物,约占1.9%,耐药最多的分离菌株可同时耐18种抗菌药物,约占3.7%。分离菌株耐5种、6种、10种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3.5%、13.0%、15.7%。(4)对136份样本总菌及分离鉴定出的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技术检测了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以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样本总菌抽提DNA基因组检出耐药基因为tet A、tet B、tet C、erm B、erm F、bla CTX-M、bla TEM,检出率分别为97.06%、94.12%、85.29%、22.06%、20.59%、56.62%、92.65%。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检出tet A、tet B、erm B、bla CTX-M、bla TEM,检出率分别为92.60%、64.81%、4.63%、43.52%、88.89%。(5)对136份样本总菌及分离鉴定出的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技术进行了I型整合子整合酶(Int I)检测,结果显示:136份样本总菌Int I的检出率为95.59%,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Int I检出率为80.56%。(6)选择40头健康三元杂交新生仔猪(日龄、体重相近),随机抽样分成A、B两组,每组20头,其中对照组为A组,试验组为B组。对A组仔猪正常饲养管理,对B组仔猪应用EM原露配成的1:5稀释液口服给药,每天记录A组与B组仔猪腹泻情况和耗料量及体重情况。连续试验35 d。结果显示:1~21 d哺乳期B组腹泻率显著低于A组(P﹤0.05)。断奶后22~35 d B组与A组平均日增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腹泻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可见微生态制剂EM原露对仔猪腹泻的预防有明显的效果,且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7)选择40头健康三元杂交新生仔猪(日龄、体重相近),随机抽样分成A、B、C、D共4组,每组10头,A组为健康对照组。对B、C、D组采取人工诱发猪大肠杆菌感染,其中C、D两组分别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硫酸阿米卡星和乳酸环丙沙星分别以每千克体重7.5 mg和2.5 mg肌肉注射给药,时间间隔为0 h、12 h、36 h、60 h共4次的给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B组为感染对照组只人工诱发猪大肠杆菌感染不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人工诱发猪大肠杆菌病疗效显著。综上所述,呼伦贝尔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的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O8、O9、O149、O157等8种不同的血清型,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的耐药性,且存在多重耐药。检测出136份样本总菌及108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I型整合子(Int I)。应用微生态制剂EM原露对仔猪腹泻进行预防试验,证明EM原露能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硫酸阿米卡星与乳酸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病疗效显著。本研究为兽医临床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