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班级公共生活——培养公民的班级教育途径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公共生活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公共事务时所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种交往活动,它不仅为解决当前班级事务而存在,也是为培养班级成员的公民素质而存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班级公共生活对学生公民素质养成的价值:一、制度维,民主公正的班级制度促进公民人格的发展;二、师生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民主氛围的形成;三、干群维,民主和谐的组织结构体验促进学生权责意识的发展;四、活动维,民主多元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应试教育以及时代精神的冲击和制约,班级公共生活的群性价值被长期忽视。我们如何在集体主义理念坍塌、个人主义势力抬头的情形下重塑班级公共生活,使班级成为训练未来公民的场所?本文认为:一、在班级制度中炼就公民。培养学生遵从、保卫制度,并参与制定和修订制度。二、在师生关系中塑造公民。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转变单一的教师角色、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公民素质。三、在于群关系中唤醒公民。通过民主选举和评议,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通过“当家人”、“小秘书”模式,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四、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公民。更新实践活动的设计理念,在冲突中达到“多元和谐”,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总之,通过重塑班级公共生活,促使学生成为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公共价值的积极承担者、公共行为的践行者和公共精神的诠释者与创造者——即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开始深度融合于教育、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随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操因其独特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愈发受到中小学师生的喜爱,这势必在体操方面对未来的体育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背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研等方法对中国民间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设计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海口民间马拉松和杭州民间马拉松比赛组织设计为具体的对象进行了研究。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