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04年统计5年生存率仅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上升到4%,2009年美国癌症协会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有42470例新诊断病例,有35240例死于胰腺癌,其死亡率高居第四位。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与吸烟、饮食、糖尿病、胰腺炎和致癌物质有关。胰腺癌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已是晚期。有研究表明若肿瘤<1cm早期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可见要提高生存率,重在早期诊断。CA199是迄今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其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73%,但近年有研究表明CA199不适合无症状的胰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曾有研究表明CA242的灵敏度与CA199无统计学差异,特异度高于CA199, CA242的表达不受肝功能以及胆汁分泌的影响,其可作为肿瘤标志物CA199的重要补充。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消化道肿瘤病人D-二聚体多不正常,关于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中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多有研究,但关于胰腺癌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50例胰腺癌患者及5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探讨D-二聚体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及与CA199, CA242相比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差异,并寻找有效的联合诊断的方案,以早期发现胰腺癌,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究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胰腺癌患者50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Ⅰ期+IⅡA期),共11例,一组为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Ⅱ B期+Ⅲ期+Ⅳ期)共39例,随机抽取50例良性病变者(包括胰腺炎、胰腺囊肿、胆总管结石等)作为对照组。以上100例研究者均未服用任何抗凝血药物,也无任何凝血功能异常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冠心病、深静脉栓塞症等。胰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收集100例研究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胰腺癌组和对照组D-二聚体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患者中两组的D-二聚体均数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计算D-二聚体、CA199、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以及联合试验后三者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照组D-二聚体的均值和标准差为(232.35123.56)ug/L,胰腺癌患者D-二聚体为(677.92585.16)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5);胰腺癌患者无转移组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337.00ug/L,四分位数间距为(P75-P25)为343.92ug/L,有转移组的中位数为513.60ug/L,四分位数间距为640.50ug/L,其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8,P=0.029,P<0.05);胰腺癌患者中D-二聚体、CA199、 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84%、78%、78%,D-二聚体的敏感性高于CA199、CA242;三者的特异度分别为43%、50%、57%;D-二聚体和CA242、CA199其中之一进行串联试验后特异度升高至71%,灵敏度有所下降,灵敏度为68%,但约登指数升高,即诊断的正确率升高,并且与CA242+CA199联合诊断的约登指数相比亦升高,可见D-二聚体和CA242、CA199其中之一进行串联试验后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率,可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研究结论D-二聚体在胰腺癌患者中升高明显,尤其在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且D-二聚体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较CA199、CA242均高,虽然其诊断的特异性低,但是将其与CA242、CA199其中之一进行串联试验后,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较CA242+CA199联合诊断更高。故D-二聚体血浆含量可作为胰腺癌的一项辅助检测指标,在早期联合诊断、判断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时有重要价值,尤其D-二聚体和CA242、CA199其中之一进行串联试验后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同时因其检测简单、方便、快捷,易于在临床上推广,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