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日关系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是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开始的。以20世纪50年代初为界,肯尼迪政府之前(1945.8—1961.1)的美日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的美国对日政策虽几经周折,但对日本进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以期彻底消灭日本的军国主义这一根本目标并未改变。然而,随着冷战体制的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遏制苏联的桥头堡,美国对日政策也由压制转为大力扶持。取得了独立的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美日之间却因为美国“家长式”的作风、驻日美军的费用以及驻日美军基地等问题不断发生摩擦,直至酿成“安保斗争”的总爆发,美日关系遭遇到了战后以来最大危机。1961年1月,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宣誓就职,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肯尼迪总统对其前任强调在军事领域内反共的对外战略做了重大的调整,转而主张用“意识形态”的新方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为了打好这场“思想”战,修复陷入僵局的美日关系成为摆在肯尼迪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意识形态外交的积极推进下,肯尼迪政府终于修补了美日之间的裂痕。并为美日关系进入60年代的黄金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年的晨曦初开,一种叫做梦想的光芒,分明要将我们照亮.rn但,一波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着中国大地.rn全国人民齐奋战,向魑魅魍魉病毒亮剑!rn新的
期刊
自十七世纪起,英国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第一位从事汉学研究的英国学者是“牛津才子”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此后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各种原因导致英国的中国文化研究落后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澄清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的演变过程为线索,分析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教育理念的成因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期刊
这是一座有着3万多居民的功勋矿城,曾经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聂荣臻元帅曾亲临矿区,为她的发展描绘蓝图.这是一座有着英雄历史的矿城,马鞍山因矿有钢,因钢
期刊
在兴隆庄矿武装保卫中心,他是日常工作中的核心骨干,是疫情防控中的中坚力量;他脱掉的是戎装,褪不去的是人民子弟兵的情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穿梭于防控一线忘我工作,
期刊
疫情期间,江西丰矿总医院总务科科长彭孟尽管干的是后勤服务上的工作,但却是一名最帅的逆行者,他在医院作为丰城市唯一个全封闭式管理的新冠肺炎治疗医院时,在医院内奋战在最
期刊
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1782年1月18日-1852年10月25日)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和法学家,他的国家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本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稻作农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创造丰富文化的经济基础。在史前考古发掘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