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社会迈入了日趋复杂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公共危机频发,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危机、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理论也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学的重大议题。就其本质而言,危机是事实与价值的聚合体。危机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危机沟通的顺利程度,而沟通的成败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信任关系的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PRECISE原则,即重在预防(Preventive)、勇担责任原则(Responsibility)、灵活弹性原则(Elastic)、价值观一致性原则(ConsistentValues)、积极主动原则(Initiative)、利益相关者原则(Stakeholders)、快速反应原则(Expeditious)。本文从混沌理论出发,试图运用哲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依托政治学的规范性研究方法,从“价值—技术—文化”三个层次对当前中国公共危机中的沟通问题进行探讨,并将混沌理论作为新的理论范式,分析讨论了公共危机成因与演化规律。在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的沟通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价值失范,价值体系的重构是重要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危机树”的概念,危机树的根是价值观与组织文化,树干是技术、组织结构、高层心理,应从整体视角考察危机成因,危机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考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越来越具有“玻璃社会”系统特征,脆弱性、透明性、折射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玻璃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危机,更具威胁性,并使政府管理者有种被包围感,感觉像受到所有人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危机沟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危机意识淡薄、预警机制不完善、信息渠道不顺畅、舆论监督缺位、信息系统不完善等。在大量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证基础上,本文从危机沟通的利益相关者结构出发,结合国情,对危机沟通的主体、客体以及第三人,亦即政府、公众、媒体,在危机沟通中的角色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三者关系多元契合在于价值取向问题,公共危机沟通的核心在于价值观认同,并认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质在于危机文化建设。根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探讨了公共危机沟通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危机中有效沟通的应对之策,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动态稳定观;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社会复原力;构建高可靠性文化,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当前中国公共危机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权力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暗箱操作现象严重,这也是本文的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他文献
从本质上看交通拥挤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所致,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涵盖了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与布局,城市人口规模与构成,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构成甚至城市文化
当前社会中,经济的形式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前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顺应现在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想要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在原来的传统经济管理
自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已进入到世界贸易大国的行业,在国际经济贸易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已形成了我国特色的外贸发展模式。然而,当我
近年来服务外包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必然是这种交易方式满足了双边企业的逐利需求。本文从国内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阐述了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的主要
目的通过观察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总结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总失血情况,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2011年12月
融资租赁是我国近些年来重新萌芽发展并日益蓬勃的金融业务,它的壮大不仅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运作机制,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市场产品缺陷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
伴随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在工程财务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工程财务
新时期以来,语文高考已经走过31年了。在这三十多年的进程中,语文高考在考试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汉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参照教育评价学理论进行探索,已经自成系统,形成了语文
国际环境公约的有效性包括减排有效性与社会福利有效性两个方面,强调一个有效的国际环境公约在减排的前提下提高社会福利的功能。然而,基于Carraro&Siniscalco 1993和Hoel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