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道德之本,讲道德必须从讲诚信开始。诚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历史上,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学派对诚信问题都做过论述。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诚信的阐述最为系统而完整。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都极为推崇“信”的美德,提出了自己的诚信学说,要求人们人人讲信用,人人要诚实。他们都认识到了诚信在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诚信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个体道德的基石;诚信是交友之道,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诚信是为政之本,国家强大的基础。环视当今社会,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缺失,相互猜疑和防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人们热切盼望诚信回归,希望建立诚信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儒家诚信思想仍有其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对实现人际和谐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对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价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尽管儒家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但是,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儒家重视诚信的道德修养,要求人们诚信自律,强调社会的诚信教育,注重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倡导诚信建设和利益引导相结合。因此,继承和发扬儒家的诚信美德,对于克服当今诚信缺失、重塑诚信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