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村落和乡村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复兴,“乡愁”和“美丽乡村”等词汇日益受到大众关注,而政府层面的重视,也为传统村落保护迎来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5月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全国传统村落调查;同年8月份,四部门印发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并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在稳步落实。然而另一方面,机遇之中也蕴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和旅游开发等影响,许多传统村落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其中,部分村落正在日益遗失其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成为徒有其表的“标本”,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被解构,它们逐渐失去了“魂”。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须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归纳和总结出了一套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和策略。依托安徽省泾县黄田村的规划案例,将上述原则和策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对黄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规划策略和方针,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大语境之下,探索延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本文的体例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从传统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本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分析了目前国内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类型与现状,列举并比较了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案例,总结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保护和传承策略;在第三章结合此前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原则和策略;第四章基于对黄田村的深入调研,梳理出了其村落中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通过对遗产保护现状、文化生态环境的评价,归纳村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实际问题;第五章从非物质文化资源空间的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和产业三个层面提出黄田村非遗项目传承的具体策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