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连黄”对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Ⅱa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应用体外培养试验来初步研究中药“连黄”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耐药基因失活试验,检测中药“连黄”对沙门氏菌的耐药基因aph(3ˊ)-Ⅱa的影响,初步探讨中药复方“连黄”降低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竞争性 RT-PCR法,对中药复方“连黄”作用前后的各耐药菌株耐药基因aph(3ˊ)-Ⅱa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分析,研究中药“连黄”对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ˊ)-Ⅱ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中药复方“连黄”降低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的作用机理。本试验采用小鼠毒性试验及体内和体外试验来初步研究耐药性消除对细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进而研究中药“连黄”消除沙门氏菌耐药性对其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结果:由琼脂平板点种法结果可知,中药“连黄”对沙门氏菌04D917、D01的耐药性抑制率与敏感沙门氏菌S1比较差异不显著,对沙门氏菌R01、R02的耐药性抑制率与敏感沙门氏菌 S1比较差异显著。由药敏纸片法结果可知,经中药“连黄”作用后耐药沙门氏菌04D917、D01对各抗生素的抑菌环大小与敏感菌S1比较差异不显著,R01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抑菌环大小与S1比较差异显著;且R01对阿米卡星的抑菌环大小与S1比较差异极显著,R02对阿米卡星的抑菌环大小与S1比较差异显著。PCR法扩增的耐药沙门氏菌D01的aph(3ˊ)-Ⅱa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号为AJ601386的基因同源性达到100%;表明实验室成功扩增出沙门氏菌耐药基因 aph(3ˊ)-Ⅱa;04D917的aph(3ˊ)-Ⅱa基因与AJ601386的aph(3ˊ)-Ⅱa基因同源性达到99%;R01的aph(3ˊ)-Ⅱa基因与AJ601386的aph(3ˊ)-Ⅱa基因同源性达到98%。中药“连黄”作用前后沙门氏菌的耐药基因aph(3ˊ)-Ⅱa集中在319-340碱基区内发生较大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改变,且出现了氨基酸缺失。经竞争性RT-PCR法定量检测的菌株D01(后)、04D917(后)、R01(后)和R02(后)的aph(3ˊ)-Ⅱa mRNA的表达量与相应的中药“连黄”作用前菌株比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小鼠毒性试验及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可知,中药“连黄”消除耐药性后沙门氏菌对小鼠的毒力降低。在肝脏和脾脏中的存活数量及增长速度也显著降低。菌株D01(后)较D01的体外生长速度快,且比D01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并持续较长的时间。  结论:中药“连黄”在亚抑菌浓度下可有效的降低沙门氏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其降低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是由于改变了其耐药基因aph(3ˊ)-Ⅱa的部分碱基,从而使耐药基因失活。  中药“连黄”在亚抑菌浓度下对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ˊ)-Ⅱa的表达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并使耐药沙门氏菌的毒力降低,同时使体内存活与扩散的能力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营造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运动兴趣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长白山中国林蛙红腿病的重要病原,也是引起鱼类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由于林蛙高密度养殖、种苗退化及环境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素养。本文对什么是“互动”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如何采用“互动”教学来激活课堂,让学生真正进入“状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互动 创新 新课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果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空间,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有利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减轻
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精髓思想的指导,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应是单一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师生探讨交流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