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国际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以下几大问题:粮食主产区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两个不优”并存;粮食供给与农村劳动力供给“两个过剩”并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全省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缺乏活力,财政困难,城市化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吉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形势下,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加速我国农业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正是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出发,顺应农业产业化向优势农户,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的趋势,提出建设长-吉-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这一新的发展思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推动该地区率先形成高度密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提高吉林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这一中观层次,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在长春、吉林、四平地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密集带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区域差异存在和经济空间集聚的观点,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密集带的具体内涵和形成机制;以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提出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的必然性。 2、根据各种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不同,把区域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区位资源四大类,分别阐述各类资源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长-吉-平地区各类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设置了经济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价值分析法,着重对吉林省各地区经济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最后得出:长-吉-平地区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区位资源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长-吉-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 3、通过对长-吉-平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归纳出该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并通过同国内外发达省份、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从产业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深刻揭示出吉林省及长-吉-平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结论:长-吉-平地区农业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一吉一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研究阶段,建设长一吉一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时机成熟。 4、根据长一吉一平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提出了密集带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充分发挥长一吉一平地区的粮食和畜牧业资源比较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优势,加速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该区集聚,重点发展玉米经济、精品畜牧业经济,建设全国一流的玉米生产和玉米深加工产业化基地、一流的精品畜牧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该区成为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成批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总体思路,确定了长一吉一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的重点内容:即①三大产业化工程:玉米产业化工程、大豆产业化工程、精品牧业产业化工程,深入的剖析长一吉一平地区发展三大产业化工程的产业比较优势;②四大支撑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科技开发及培训体系。以形成完整产业体系为目标,针对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确定了三大产业和四大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方向及区域布局。 5、针对长一吉一平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的重要举措。即: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超常规发展和壮大大型龙头企业;城乡统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体制环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