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结构加固机理及效果评价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是在预应力锚固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边坡加固复合结构,其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但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在设计、计算、施工等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规范,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设计、计算方法与理论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评价。为研究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加固效果极其影响因素,本文依托柳南高速改扩建边坡工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  (1)锚索框架梁加固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锚索张拉预应力、锚固间距、锚固角、锚固段长度,采用后退法线性回归进行敏感性分析,其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锚固角(β)、张拉预应力(P)、锚索锚固段长度(L),锚固间距(H)为不敏感性因素;  (2)锚索的锚固角一定时,随着锚索的锚固预应力增加,边坡体向下滑动的趋势减弱,但是边坡变形的最大位移量增大,且最大位移量增大的速率是随着锚索预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因此增大锚索预应力是抑制边坡变形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盲目的增大锚索预应力会引起边坡体的主动破坏。  (3)在张拉预应力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锚固角的增大,边坡体向下滑动的趋势减弱,同时边坡体变形的最大位移量减小,因此当锚索越趋近于垂直于边坡坡面的角度锚固时锚固效果更佳。  (4)张拉预应力与锚固角一定时,随着预应力锚索的布设间距减小时,边坡体向下滑动的趋势减弱,边坡体最大压缩位移量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大,因此适当减小锚索的布设间距有利于提高锚固效果,但是盲目的减小其间距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依托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对K1440+320~K1440+480右侧边坡进行加固,数值分析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索穹顶结构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大跨结构中得到应用,这种结构的形式新颖、结构效率高。与一般大跨结构不同,结构的整体用钢量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大幅上升,此类结构的最大跨度已达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如何更加充分、高效地发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以初始预应力大小、加固量和截面尺寸为研究参数
在上海地区运营地铁隧道附近进行深基坑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基坑底承压水位较高的情况,需要采取深井降水措施来保证基坑的稳定。大面积的基坑降水会引起基坑周围发生地面沉降,对邻
与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可以提高结构刚度,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改善组合梁的内力分布,降低应力幅值,充分的利用组合梁的强度。目前对钢—混凝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促进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速度,比较建筑企业之间综
拖曳法施工是我国近海油田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的管道铺设方法,它以其装备简便、施工经济的优点也必将在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蓬勃发展的边际油田开发中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托海洋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应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特高压交流线路的输电能力强且输电效益高的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也是遭受台风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从90年代开始,台风所造成的
薄壁筒状结构物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其结构壁厚远远小于其底面截面半径,结构整体高宽比很小且围成结构的墙体延高度方向不是直线,拆除这类结构物尚没有统一的理论。本文结合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