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会计手段对盈余数字进行调节的应计项目上。然而在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不断被揭露的高压之下,会计准则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修订,使得会计弹性空间变小;加上越来越严厉的外部监管,企业逐渐从应计利润管理转向基于构造真实交易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以实现其盈余管理目标。盈余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它如果因管理者的不良动机而被歪曲了的话,会误导使用者的决策,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进而危害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那么,如何抑制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是当今会计领域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取2011-2015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独立董事治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务独立董事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财务独立董事监督只是改变了经理层盈余管理的方式选择;这个结果的合理解释是:与应计项目相比,构建真实交易活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只要经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还存在,在应计项目管理空间变小的情况下,迫使其转向了真实盈余管理。财务独立董事的薪酬、年龄、兼职数都在不同显著水平上与应计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财务独立董事的学历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但统计上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重视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管;清晰定位财务独立董事功能;完善财务独立董事的聘用机制;保证财务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健全财务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完善对财务独立董事的监督机制;推进独立董事职业化建设。 本文进一步丰富了独立董事履职效率研究,有助于增进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上市公司具体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理解及对其监督机制的完善,扩展了独立董事和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为财务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有用的经验证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和细化了独立董事的财务身份及其个人特征的研究,拓展了财务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