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花(Lonicerae ioponicae Thunb.)是我国规定的38种中药材之一,含有多种保健成分,药理作用广泛。金银花含有有机酸类(organic acids)、黄酮类(flavonoid)和挥发油类(volatile oils)等保健成分;主要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利胆保肝、降血脂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金银花作为日常保健饮料的代用茶产品研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新产品也逐渐增多。但目前金银花代用茶的生产主要是从药用金银花中通过精选、包装或者拼配而成,在外观和风味上还存在色暗味苦、冲泡下沉速度慢以及寒性偏重等问题。本文借鉴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从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优化等方面对金银花(Lonicerae joponicae Thunb.)代用茶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花期的金银花在外观色泽和生化成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风味品质的金银花代用茶宜合理选料。绿茶型金银花代用茶宜选择外观色泽绿、保健成分(黄酮类)含量高的Y1;红茶型金银花代用茶宜选择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Y3原料。2.绿茶型金银花优化加工工艺为:Y1摊放(A1~A2, B2~B3)→S2→B/J→S2干燥→提香(C2、D2)。其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鲜活、香气清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厚和花形完整的品质特点,其中含黄酮类物质3~5%,可溶性糖15~25%,可溶性蛋白1-2%,游离氨基酸200~300mg/100g。3.红茶型金银花优化加工工艺为:Y3日光萎凋(萎凋适度的标准为花筒折而不断)→揉捻(揉捻后花丝相连严重,花朵成球,需及时解块)→发酵(E2~E3)→S2干燥→提香(G2、H2-H3)。其产品外形色泽棕红,花香浓郁,滋味甜醇,汤色红艳;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为:可溶性糖34.5-48.0%,黄酮类物质1-3%,游离氨基酸670~770mg/100g。是一种性温、口感独特、适合日常饮用,且具保健功能的新型植物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