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商品牌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商标的翻译并非简单的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是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情感交流互换过程。美国学者艾·里斯认为:“……商标译名的好坏在销售业绩上能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BaoHuinan,2001:273)由此可见,商标翻译的地位不容忽视,对商标翻译的研究及探讨极有必要。 本论文旨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研究和探索商标翻译。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源于认知科学,尽管其本身并非用于翻译,但在解释翻译-“宇宙变革间最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方面却是极具说服力的理论。关联把语言交际看作是明示和推理的认知过程,即认知环境的明示-推理过程,借助于最佳关联模式,交际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论文中运用关联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认知环境、认知努力、互明及最佳关联来解释翻译商标时的种种翻译现象。 本文在商标的涵义、特征、功能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回顾了中外商标翻译的研究状况,并从关联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认知环境的互明、最佳关联及跨文化交际过程的明示.推理方面详细探讨了商标的可译性与商标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象的可转换性,同时,作者也讨论了违反互明时的补偿措施:寻求动态语境中的动态互明等。经过本论文的初步探索,作者发现关联理论在引导商标翻译方面是有效并有说服力的。因此,作者基于格特的直接与间接翻译提出了一些明确可行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基于直接翻译的音译、意译、音意结合译法,基于间接翻译的字母添加、删除、首字母缩写、单词混写及单词的故意误拼等。由于商标的首要目的是在市场上为产品建立良好的形象,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并能引起消费者丰富的联想,以此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成功的商标翻译被认为是像源商标所达到的效果一样,译语消费者不用过多的推理努力便能联想到此商标所代表商品的用途及功能。
其他文献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塞尔维亚·普拉斯以不凡的诗才为世人所称道。她的诗作大多源自作家本人的个人经历和体验,体现出她对人生混乱的强烈情绪及将内心的痛苦大白于天下的愿望,其孤
女性主义理论家普遍认为母性(motherhood)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课题。许多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母性”(motherhood)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所在,而非裔母性观却与之截然不同。在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自此,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同时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