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型领导对高中教师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基于三种领导理论比较的视角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型领导是从精神层面对组织成员进行激励和影响的一种领导类型,并通过设置组织成员所共同理解和接受的集体目标,让组织成员可以从此目标中感受到来自组织和自身的号召与引领。也就是说,领导着重关注组织成员的精神层面,并给予其无私的关怀与爱护。同时,组织成员对组织及其所设立的目标充满信心,对未来满怀希望。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组织成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充实,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从而使组织成员的个体目标以及组织目标两个方面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精神型领导进行探讨和研究。被试选自河南省12所高中的一线教师,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结论如下:  (1)我国精神型领导包括三个维度:无私关爱、集体目标以及信念和使命感。本研究所修订的精神型领导问卷的信度、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精神型领导对高中教师的情感承诺、任务绩效和知识分享行为有重要影响,在影响机制的模型中,精神型领导对上述结果变量的影响效果与家长式领导、伦理型领导存在差异。其中,精神型领导对知识分享行为、任务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家长式领导、伦理型领导对情感承诺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精神型领导对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高中教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就精神型领导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其他文献
(一)    1941年,陈毅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后,为了加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请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动员一批资望较深的科技、文化界进步人士来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若他们愿意留在根据地工作,在安排上一律给予优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新闻出版家邹韬奋,也是这次自愿到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的名人之一。  1942年11月,邹韬奋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派人掩护下,通过了敌人的长江封锁线,在江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