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都市报热线新闻探析——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和《安徽市场报》为研究对象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大众传媒业走向市场以来,传媒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都市报的出现便是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从90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都市报在相互的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这一最明显的表征便是新闻同质化,为破解新闻同质化挖掘独家新闻,“新闻热线”应运而生。1982年,《羊城晚报》在头版设置了“读者来电”专栏,公布热线号码,开通了我国第一个24小时报料热线。此后,各类媒体都开始开设热线,并发展的十分迅速。很快,报纸中就出现了专门的热线新闻版,热线新闻迅猛发展。  热线新闻不仅是挖掘独家新闻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家媒体竞争力和公信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做好热线,挖掘好热线新闻对同城多家都市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命题。  以合肥为例,合肥市场上现有4家都市报,其中有3家都市报都开设了专门的热线版。本文通过对3家都市报热线新闻进行比较研究,关注合肥这个特定区域热线新闻的发展状况,在对各家热线新闻全景式呈现的基础上,分析热线新闻的开发模式,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热线新闻的发展方向。  通过内容分析和访谈的方式,笔者发现三家都市报的热线新闻存在几类共性问题:一是重文轻图,版面死板;二是热线新闻题材单一,以投诉类为最多;三是热线新闻栏目设置同质化程度高,分辨力弱。  但从2008年开始,各家加大了对热线的重视程度,从不同方向拓展热线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为热线新闻的发展探路。这里代表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对热线新闻进行深度拓展,打破就事论事的简单操作,以现象开启话题;二、组建专业团队,积极拓展新闻来源;三、开启报网互动,拓宽报料渠道。  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所用材料均是第一次出现,最后部分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热线新闻的发展方向进行剖析,这在国内有关新闻热线研究领域也是较为前沿的。  
其他文献
期刊
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强调了要保障公民的表达权问题。在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公众政治参与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大,公众的精神世界也需要随之提升。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传媒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传媒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的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