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画法的产生都离不开绘画观念的影响。特定时代的文化思潮及画家艺术追求的不同,呈现出面貌各异的绘画风格。画为心声,单从一个题材上就可以透露出画家的审美观念。禽鸟(古称‘翎毛’)是花鸟画中的重要表现题材,在以小写意画法为主表现禽鸟的画家中,有清一代的华喦与任伯年成为佼佼者。从他们大量传世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生动多姿的禽鸟形象成为画面的主角,为他们的花鸟画作品增添了很多情趣。通过对这一题材的画法研究,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绘画观念。华喦与任伯年都是以绘画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画家,同时他们作为平民画家,与院体画家相比,有着更为自由的创新思想。他们分别受到清初期与清末期不同思潮的影响,并在不同的师承上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观念,使得禽鸟的表现各具特色。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图像志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理论阐述法,对两位画家不同品类、不同动态的30幅典型禽鸟形象作品进行比较,以中国画传统理论与西方构成理论相结合,以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等观念解析两位画家的禽鸟形象,从色彩构成角度分析禽鸟形象的赋色特征,从动态特征、笔墨表现形式、画面意境营造等方面归纳出:华喦对禽鸟的表现是以文人画的审美观念为主导,体现萧散闲逸的绘画风格。用笔精练、文雅,墨法以虚淡为主;用色上温润单纯,以简胜繁。他的禽鸟形象以柔曲的轮廓线为主,外化了文人的含蓄内敛的气质,造型细腻多变,形成空灵疏淡的艺术气息。而任伯年吸收了西方写实的绘画观念,学习了素描与水彩,在对禽鸟表现上,更注意视觉上的真实与生动,显示出与文人画意趣不同的艺术气息。用笔收放有度、率达劲健,在墨法上以润为主、五色具显;用色上明丽清雅、丰富微妙。他的禽鸟形象强化了力感,以方直的轮廓线为主,体现出外放雄阔的气象。特征鲜明,结构准确,色墨丰富。他摒弃了文人画简淡俊逸的风貌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从此可以看出,艺术观念的转变对画法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华喦与任伯年画法与观念的研究将启发当代花鸟画家对禽鸟创作拓展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发展花鸟画中禽鸟表现的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