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低收入的老龄群体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内不断积聚,造成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内老龄化率与城市普通住房社区的老龄化率相比更高,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然而,由于保障性住房在前期规划中缺乏对社区内老年设施的统筹规划,造成现实情况中保障性住房社区内养老设施严重匮乏,不能满足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老年服务需求。基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的老龄化率节节攀升,养老设施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背景。本文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内的养老设施现状出发,以社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需求特征及设施使用情况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及相关配置模型对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养老设施进行了配置及布局优化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对有关养老模式、养老设施配置、养老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获知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对有关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养老设施的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内的老年人从基本群体特征、养老需求以及设施使用特征三大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为养老设施的配置及布局提供实际参考依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老年人群体特征中的生物学特征、社会学特征及空间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以医疗服务、生活照顾、文体娱乐及学习教育为主的四大类养老需求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对老年人设施使用频率及使用倾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再次,对当前我国已有的有关养老设施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了梳理并加以分析。主要从现有规范对养老设施的配置类型、配建标准以及层级设置三个方面加以梳理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老龄化水平以及老年人实际需求及设施使用特征,构建了以居住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个层级,医疗服务、生活照顾、文体娱乐以及学习教育四大类型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养老设施体系,并确立了各类设施对应的规模标准。最后,在提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社区养老设施布局优化的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保障性住房社区土地规划及利用现状,进行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人口核密度分析以及ARCGIS的叠置分析,利用改进的SCP模型、Location-Allocation模型按医疗类设施、服务照顾类设施、文化体育类设施、学习教育类设施四大设施类型,以南京岱山保障性住房社区为例进行养老设施的局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