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环境、石油、能源等问题日益突出,以秸秆作为化工原料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与传统原料相比,秸秆价格低廉,产量丰富。最关键的是秸秆属于农业废弃物,可再生,可降解,秸秆资源的利用可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利用大量的可再生、可降解、价格低廉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使其变废为宝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乙酸酐为改性试剂对稻草秸秆纤维进行化学改性,通过酯化反应,在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上引入一定数量的乙酰基,可以扩大纤维的空间体积,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秸秆的微观结构,从而获得可热塑成型的秸秆改性材料。考察了原料粒径、催化剂(硫酸)和改性试剂(乙酸酐)及溶剂(冰醋酸)用量、温度、时间对乙酰化改性程度(以增重率WPG表示)的影响。优化的改性条件为:稻草粒径为80-100目,经水洗和苯-乙醇抽提预处理;反应前稻草粉末需在冰醋酸中于50℃活化30min;冰醋酸、乙酸酐和硫酸与稻草粉的质量比为10: 3: 0.09: 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此时获得的乙酰化效果最优。但是经过傅里叶红外(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热分析(DSC)、热重(TG)、核磁(NMR)等仪器对不同改性条件下获得的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乙酰化稻草的热塑性与改性程度有关,但并非产物的增重率越高其热塑性越好;增重率对热塑性的影响比较大。当在上述优化的溶剂、催化剂和乙酰化试剂用量的条件下,降低反应温度至35℃,延长反应时间至24h,不仅能改善反应的均匀性,产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塑性均有所提高,并且熔融温度(190℃)低于分解温度(232℃)。此改性产物可以在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热压成型或者流延成膜,但制得的稻草板和膜比较脆,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后能改善其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