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核壳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磁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不同的液相体系,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NaBH4为还原剂,制备出具有不同粒度和磁性能的铁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铁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水溶液体系制备的铁纳米粒子为130nm,具有106.52emu/g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和352.10G的高矫顽力;乙二醇-水体系制备出的纳米铁粒子为12nm,矫顽力为1.451G,表现出超顺磁性。应用乙醇-水体系,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NaBH4为还原剂,合成了Fe/Ni、Fe/Cu和Fe/Ag核壳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ED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核壳粒子的结构、磁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Ni。Fe/Cu和Fe/Ag核壳纳米粒子为球形,链状,粒径分布均匀,壳层厚度随着表面包覆物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饱和磁化强度随壳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弱。相同条件下制备出的核壳厚度相近的不同核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的顺序为Fe/Ni>Fe/Ag>Fe/Cu。Fe/Cu核壳纳米粒子在空气中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Fe纳米粒子。
其他文献
  论文以井震资料为载体,储层预测为核心,服务建模为目的,在巴西储层建模中探索了一套高效可行的盐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即以降低地震资料多解性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应的提高分
本文选择研究典型中温浸矿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以及典型硫化矿黄铜矿,分别对其表面性质进行分
近几年来,以氧化吲哚为基础构建多种环状化合物,比如吡喃并吲哚类化合物、氧化吲哚螺环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热点之一。其中,氧化吲哚螺环类化合物,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