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作为web2.0技术下诞生的互联网交往载体的新兴产物,近几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交往平台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大背景下,开始成长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几乎消解了时间和空间给信息交流带来的一切不利因素。但是复杂的自媒体生态孕育出的不仅仅是美好的事物,同时还酝酿出纷繁复杂的道德危机,自媒体平台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呈现增长蔓延态势。因此有必要在洞察自媒体环境中道德失范问题的具体特点和表征的基础上,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在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自媒体用户进行有效的自媒体道德意识培养和教育,从网络交往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于构建绿色健康的自媒体交往空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第一部分论述了网络交往道德研究的历史沿革,并对自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重点区分,阐明微博和微信是自媒体时代交往主体在公共社交领域和私人社交领域运用最为广泛的两类代表性自媒体软件,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网络交往道德问题的突破口。自媒体平台本身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交往主体与自媒体平台本身在相互磨合适应的过程中新问题不断,这也是网络交往道德领域一直极具研究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第二部分阐述了自媒体时代网络交往诱发的各类道德问题的具体表现。主要从交往主体本身、社会领域等维度出发进行具体的探究。交往主体在自媒体洪流的冲击下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交往形式,并在新的交往形式中表现出沉溺、异化等非理性行为。在自媒体交往中主体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单一到多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信息读取方式极易引发“不良信息”获取失控的状况,并在侧面加剧主体之间信任危机的爆发。这些自媒体空间中诱发的道德危机还可能会以交往主体为介质波及到现实的社会生活领域。第三部分则主要探讨自媒体交往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从交往主体、介质平台、监督管理机制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探究。交往主体在自媒体平台中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言行无法及时被监测,这极有可能为自媒体交往道德失范行为恶性循环推波助澜。另外平台本身的营利性质也无形中为自媒体交往的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保护伞。自媒体平台的特殊性使得在这一场域中产生的道德问题与现实生活的道德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关管理部门难以及时介入纷繁复杂的自媒体空间,久而久之平台的管理就会出现真空地带,使得自媒体交往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更加难以解决。第四部分着重探究解决自媒体时代网络交往道德问题的途径。结合自媒体时代网络交往道德失范行为的具体表征和原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从信息源头进行截流和规约,这是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改善网络交往道德的管理路径,这主要是针对自媒体平台的运营公司来讲的,作为影响力巨大的企业它们必须要在利义之间维持平衡,不能完全逐利而为,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要起到监督作用。三是完善网络交往道德的法治路径,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媒体平台也不例外,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实践。四是增强自媒体道德意识自我建设路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特性,引导交往主体从观念上树立有道德的交往意识,这是解决自媒体时代网络交往道德问题的最终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