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性肝癌,每年全球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据估计我国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总数的55%。在我国,每10个人就有1个携带肝炎病毒,而广东更是乙肝流行区,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17.85%,居于全国之首。从全国来看,近10年来广东一直是肝癌高发地区,发病率达到千分之四十以上。广东病毒性肝炎携带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慢性肝炎中,至少10%会发展成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中,至少10%会发展成肝癌。广东慢性肝炎携带者基数多,肝癌患病率自然会水涨船高。除此之外,广东人爱吃鱼生,因食用淡水鱼生而导致的肝吸虫病较多,这也是引发肝癌的因为之一。在临床上,因患肝吸虫而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确诊为肝癌的病例不在少数。研究显示,在湿热天气下,花生、玉米易酶变产生黄曲霉素,如果长期食用含黄曲霉素的花生油、玉米油,可促进肝癌的发展。广东每年持续几个月的回南天,是黄曲霉素生存的最佳季节。特别是乙肝患者,如果长期食用劣质花生油,容易促使肝炎转变为肝癌。此外,水质的污染也是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饮酒,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严重威胁着肝脏器官的健康。
广东省是我国的肝炎高发地区,故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广东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科学进步,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然而,肝癌的遗传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和保护。肿瘤组织库是系统收集和存储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血液样品及相关提取物的机构,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肿瘤研究资源。目前国内采用的肿瘤数据及治疗规范多来自国外,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肿瘤数据,其主要因为是没有建立规范的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均已建立完备的肿瘤样本库。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专门组织库的国家,全美组织库及其产品由美国FDA负责管理。各医疗机构组织库都必须在FDA注册,FDA负责对其进行考察和检查,目前在美国和全世界已有近2000家组织库在FDA注册,其中包括中国的2家。美国组织库协会AATB(AmericanAssociation of TissueBanks)是一个专业性、非营利性、免税的科学教育组织。它于1976年成立,主要致力于保证用于移植的同种异体组织都是安全的和高质量的,并且能够满足全美需求量。因此,美国组织库协会于1984年制定了第一部针对组织库的、权威性的产业化标准,即美国组织库协会标准。最新的版本是2008年出版的第12版。该标准涵盖两大类:对组织库行为的要求和组织库功能的界定:其中独立的主题范围很广,包括供体选择,组织库管理,如何做好记录和质量监控,以及所涉及的保险问题等。AATB还提供对组织库人员能力的证明。组织库专家测试考查组织库人员关于组织库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对捐献者的筛查原则及其组织适应性的确定原则,组织采集、加工,去污染技术,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标记、记录和异体移植的临床使用等,对于符合标准要求的人员,将颁发组织库人员能力认证证书。1987年由美国癌症研究所牵头,建立了美国国家级的肿瘤组织库,由六所分散的大型教学医院进行统一标准化的标本采集、存储和数据信息化及管理,已拥有70万个病例标本。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1993年便启动建立了头颈部肿瘤组织库,至2008年10月,其已累计收集肿瘤样本超过2.5万例;2000年起,该中心又建立了胰腺癌组织库。欧洲也建立了统一的肿瘤组织库,其特点为肿瘤及相关组织的采集和存储分散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医院,但是数据的信息化加工和管理集中于欧洲癌症研究所。2003年,英国也成立了国家肿瘤组织库。尽管我国学者,特别是病理学专家,十多年前即已开始呼吁肿瘤组织库的建设,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我国的组织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199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临床肿瘤学院组织库,2000年以后,中山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等相继建立了肿瘤组织库和相应数据库。肿瘤组织库的建立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本来源,可开展肿瘤突变基因筛选、基因诊疗、肿瘤高危人群遗传咨询、恶性肿瘤流行特征调查:也为开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高新技术研究,探讨新的肿瘤分类、诊断和预后标准,为开发肿瘤早期检测的实验技术和新型的治疗策略提供强大支持:对今后实现肿瘤病人的个性化治疗和随访提供帮助:为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技术平台。为了保存我省宝贵的肝癌家系,我院建立了肝癌组织库,通过对我院肝癌患者的血液、新鲜组织、病理蜡块等标本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充分利用组目前组织库资源为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宝贵材料,并能为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随访提供帮助。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以及组织库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
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及患者的血清、血浆以及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核酸,分别保存组织块、核酸、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干细胞等,液氮或-80℃冷冻保存;同时建立一套信息系统用于肿瘤组织库的管理,包括标本存放位置、标本使用、实验结果、综合查询、标本废除管理等。
结果:
收集标本45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40例,其中恶性肿瘤全部为全套标本(即同一例病人既有血清、血浆、血细胞,又有组织标本),共350份标本。标本主要用于基因芯片、蛋白芯片检测、RT—PCR、ELISA、免疫组化等,标本使用者对标本的质量均表示满意。一年来肿瘤组织库运转良好。
结论:
建立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有利于收集全面的临床资料、随访数据并开展大规模前沿基础研究。完备而准确的临床资料是肿瘤科研的基础,建立数据库和组织库可以方便、快捷地储存管理临床病例资料。利用结构化、标准化的字段可迅速获得科研所需资料数据。既可对数据库内全部病例综合分析,也可以将某一课题研究点作为特征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单位进行少见病例的汇总分析。标本库的建立能有效地避免离体肿瘤组织因缺血在短期内失去其相应的生物学活性,如基因的降解、蛋白的变性等,利用同一样本库的标本进行相关研究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结果的重现性。样本库资源除了能满足自身的研究需要,同时可向医院,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者提供经确诊的,合乎科研设计要求的各种病例标本和正常对照标本。依靠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标本保存体系。规范和高效使用肿瘤组织标本,可以建立相关技术平台,包括常规和特殊组织的组化实验,如基因筛选、蛋白分析等。数据库和组织库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类肿瘤组织标本,为直接探究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和迁移机制提供具体研究对象,可以大幅度压缩工作时间、缩短研究周期、加快研究进程,可早出成果、快出人才。建立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能够促进多科室的协作与发展。数据库和组织库的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科室的协作。数据库的建立必将促进肿瘤诊疗过程中的规范化。建立肿瘤组织库有利于抢救和保存民族性肿瘤资源。建立肿瘤数据库可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建立肿瘤数据库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数据库有利于循证医学的发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质量的生物样本是决定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限速性因素。相比国外,我过取材的成本相对低廉,样品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分布广泛。我国更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制定相关的政策扶持,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人体组织标本库的发展作大、作强,抢占组织库建设国际制高点。鉴于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在肿瘤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我国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我国倡导建设高水平、标准化的数据库和组织库十分必要。国内的有条件建设数据库和组织库的医疗机构,应加强合作,制定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库和组织库标准,以促进我国肿瘤数据库和组织库建设的发展和肿瘤资源的共享,最终促进肿瘤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