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继战国秦汉之后古代漆器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时期,扬州、温州、杭州等是当时的漆器制造中心。宋时温州漆器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中流通,据史料记载,南宋临安,北宋汴京均有这类商铺的存在。现已出土的温州漆器,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当时温州漆器的流行盛况。之前人们对于宋代漆器的研究要点主要集中在历史、工艺、造型、纹饰、种类、流通情况等方面,也有相关文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战国秦汉时期漆器样品,然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系统地应用于研究宋代温州漆器的报道较少。本文拟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温州漆器的结构和成分,材质、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展开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试图从微观结构、晶格和分子水平探究当时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给现代漆艺提供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设计饱水木胎的脱水加固实验方案,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由于漆器对外呈现的是多层次结构特点,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时需要对样品进行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由温州博物馆提供的宋代漆器残片,其中涉及到素髹、描金、戗金、泥金、识文、刻花、填彩、扣器等多种工艺。首先,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研究宋代温州漆器,主要包括漆膜部分、漆灰部分和木胎部分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从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温州漆器制作时使用的原料,更直观地分析温州漆器的工艺特点,为古代漆器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地了解古代漆艺的工艺及古代人们的智慧。其次,对典型漆器样品,参照一般制作流程,分析各层材质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总结宋代温州漆器的制作特点和装饰风格。最后,因现存木胎漆器占到较大比例,漆器保护过程中需要对木胎采取加固措施。设计了乙二醛、三聚氰胺-乙二醛树脂(MG)方案对饱水古木的脱水加固方案,首次将三聚氰胺-乙二醛缩聚树脂(MG)应用于饱水木样的脱水加固中。因MG水溶性不好,故加入乙二醛做溶剂。其中,乙二醛兼顾溶剂和加固剂的功能。从加固效果上看,MG与乙二醛复合液可以更好地提高古木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且样品尺寸变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用于饱水古木的脱水加固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