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补泻配伍应用规律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和整理金元四大家主要代表著作中补泻配伍的方剂,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文献研究结论,探讨金元四大家补泻配伍方剂特征和规律,为金元时期反向配伍理论和规律的研究进行尝试和探索,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指导,并丰富中医理论研究知识。  方法:收集和整理金元四大家主要著作中补泻配伍方剂554首,结合金元以前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的梳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病因、病机、主治病症、药物组成配伍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  结果:归纳和总结出金元四大家补泻配伍方剂主治证病因以内伤七情为主、病机主要为虚实夹杂,以及各自补泻配伍方剂用药特点,归纳出31对补泻配伍药物对以及补泻配伍目的意义、配伍技巧、金元四大家补泻配伍的规律。  结论:补泻配伍理论源于《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亦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经历唐、宋以及金元四大家均对其有了许多完善和创新;通过补泻配伍可用于治疗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并可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目的,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独到之处;金元四大家为金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家,理论上各树一派,组方用药各有特点,论补论泻各有侧重,但受当时特定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其补泻配伍方剂仍主要用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或邪实为主兼有正虚、或正虚与泻实并重的虚实夹杂证,最终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治疗目的;其补泻配伍存在补散兼施、攻补兼施、补利兼施、补行兼施、补消兼施、补清兼施的配伍规律;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归纳出金元四大家31对常见补泻配伍药物对和6个补泻配伍的技巧,为临床运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其他文献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选择类风湿关节炎(RA)关键的病理过程—血管翳形成和艾灸作用的重要靶点,及其重要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切入点,观察艾灸对R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