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的发展于其他的产业不同,它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给旅游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使旅游地与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其中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旅游中的“真实性”(Authenticity)问题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旅游研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
“真实性”问题在旅游研究中的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归纳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其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的流派: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客观主义者认为真实的概念是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属性之一,而大多数游客不能领会,只有专家和学者才能做出判断。建构主义者则提出旅游客体和旅游主体共同构建了“真实”,因此这个概念是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它不受固定的标准规定。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给了存在主义者启发,旅游的过程就是游客对于“本真”的追寻。后现代主义者完全否认了“真实性”的概念。
对“真实性”评价主体的认识不同,会导致在旅游活动中任何参与者都会对“真实性”的概念持不同的看法。其次,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中“真实性”的含义不同。在民族旅游中“真实性”的概念不仅存在于游客的体验中,旅游地社区居民也是判断的主体之一,民族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于真实性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共同构建了“真实性”这个概念。
在民族旅游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中,真实性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旅游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即民族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游客、旅游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在民族旅游的过程中游客所追求的民族文化真实力求接近一种理想状态,对真实性的需求是为了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疏离感或满足怀旧情绪。旅游地居民则更需要旅游地文化加强族群认同。旅游经营者需要为游客解释真实的民族文化并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经济利益。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夏河县的民族旅游中的文化要素具有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存在主义三种不同的真实性的特征,游客对于夏河县民族文化是否符合传统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当地的民族建筑以及旅游经营者的解释,即民族旅游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客观主义真实性是影响游客真实性体验的主要因素,但存在主义真实性是游客期望获得的旅游体验。对于旅游地居民而言也能够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真实性的三层含义对夏河县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包括旅游形象设计、旅游产品开发、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旅游服务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