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迟容忍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s, DTN)是一种间歇性连接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该网络的通信环境恶劣,节点连接频繁中断,无法时刻存在稳定的端到端路径,因此传统的路由算法不再适用于DTN。而网络编码能够在苛刻的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增强网络的鲁棒性,故将其应用于DTN路由算法中以改善网络性能,成为DTN路由算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对DTN和网络编码的概念、特点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对当前基于编码的DTN路由算法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着重分析,并针对DTN中编码节点受限和大数据文件传输两个场景下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的具体工作和主要成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编码节点受限的现有DTN路由算法中存在较大网络开销以及目的节点等待解码的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码预判的高效低时延数据传输算法(High-efficiency and Low-delay data transmiss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codingAnticipate, HLDA)。该算法在传输beacon信息包的过程中采用单播、广播混合传输机制和减少编码系数矩阵交互机制,减少信息交互的比特开销。此外,提出hub节点解码预判机制,将最有利于目的节点解码的编码包优先发送给目的节点,减少目的节点等待解码的时间,从而使目的节点及时获得原始数据包。通过搭建OPNET网络仿真实验平台,实现了HLDA算法、Hubcode(Hub-basedforwarding using network coding)算法和Epidemic算法的仿真,并将这三种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HLDA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开销,减少端到端时延等。2.针对现有路由算法在网络中进行分段编码传输大数据文件时存在冗余开销和设置编码包发送优先级时没有考虑编码包剩余生存时间而导致数据包端到端时延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分段网络编码的高效路由算法(Efficient Routing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segmented Network Coding, ERBNC)。该算法提出压缩编码包头部字段、删除冗余ACK分组以及设置编码包发送优先级等机制来减少网络开销和数据包平均端到端时延。利用OPNET仿真软件完成了ERBNC算法、DSNC(Dynamic SegmentedNetwork Coding)算法和SNC(Segmented Network Coding)算法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各种算法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ERBNC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开销,减少数据包平均端到端时延。最后,总结了全文工作,并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