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2007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加以实施。“两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聚焦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制度创新理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并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案例分析,提出“两型社会”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若干建议。全文分八大部分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体制机制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论文研究的可能创新成果。第二章,阐述“两型社会”的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两型社会”的形成历史,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上述理论的统领思想对“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意义。第三章,从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制度选择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由此提出“两型社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选择。第四章,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与教训,以此论证“两型社会”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总结。第五章,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两型社会”是中国对国际经验与教训借鉴的必然选择。第六章,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分析,论证体制机制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第七章,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选取“华新模式”、“新冶钢模式”、“武汉水专项”和“仙洪试验区”四个案例,实证分析和总结了“两型社会”建设“武汉模式”的经验。第八章,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建议:通过捆绑“生产企业、需求市场、科教资源和政府资源”的体制机制创新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通过“大-中-小”循环相互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还利于民、还权于民”的体制机制创新约束政府行为,实现自然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环保制度的科学化;通过“设立环保警察和环保法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根据非线性程度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ABS算法 ,该算法根据曲线的曲率建立非线性程度。初步的数值试验表明 ,多数情况下本文建立的ABS算法比原来的非线性ABS算法收敛
随着入世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压力和近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增值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使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面临较大的减收压力。基于2001年统计数据,估算增值税转型对各省的
水电工程项目投标竞争压力大,水电施工企业普遍投标经验不足,尤其是缺乏科学的投标报价决策,往往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水电工程项目投标报价进行研究
雷达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设备,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雷达性能是赢得未来战争主动权的重要保证。连续波雷达的载波泄漏严重制约了其性能的提高,甚至会导致接收机饱和
宗教财产问题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从历史上看西方基督教一直有教会办实业的传统;而东方的佛教、道教则主要依靠教产及捐助、施舍化缘等维持运转。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政治中的问题,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是首要需求,也是一国需求发展的基本保证。冷战后初期,(1990年-1997年)英国安全战略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包括:出现
信息资源配置是信息化背景下情报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信息资源配置研究对于活跃信息经济、发展信息产业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采用经济学的方法理论来研究信息资源配
本文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历程,对我国法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的法治建设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分别于2011年10月1日和2012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两本规范在安装和选择电涌保护器
市场营销学中著名的“4P”组合,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近几年来,由于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逐渐意识到,营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