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现状令人担忧,而缺乏透明是用药领域腐败和低效率的主要根源之一,透明机制研究是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的重要基础。2012年浙江省启动的“阳光用药工程”是我国在用药透明监管领域的良好实践,然而其运行机制及实施效果尚不明确,亟待深入研究。[目的]建立以信息披露、信息分析、信息发布和组织惩罚为基础的药品使用透明监管模型与运行机制;并从用药行为结果的角度,验证医疗机构用药透明机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优化监管策略。[方法]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专题小组讨论、逻辑推理等方法界定透明机制相关概念,构建医疗机构用药透明机制运行框架,并确定机制运行中的促进和限制因素;通过内容分析法明确浙江省省级医院用药信息透明现状;利用浙江省阳光用药监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广义估计方程(GEE). TOPSIS等方法验证透明机制实施的效果以及各医疗机构具体的用药行为变化趋势。[结果](1)浙江省省级医院用药透明信息主要包括服务流程、患者告知和健康教育、价格政策、药品费用以及药品使用质量等5个方面,其中,药品费用和药品使用质量信息频次占总频次比例最高,为27.18%;其次是服务流程信息,为26.70%;最低的是价格政策信息,为7.77%。从医院类别来看,五类信息在不同类别医院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医院所处地理位置来看,位于杭州市和温州市的医院在服务流程、患者告知和健康教育、价格政策等信息的披露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药品费用(χ2=33.758,P=0.000)和药品使用质量(χ2=33.758,P=0.000)信息的披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本研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监管的特点,构建了基于DADS的医疗机构用药透明机制运行框架,即要求医疗机构披露(Disclosure)用药信息,政府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信息进行分析(Analysis),并定期向社会发布(Dissemination);分析结果发布后,会对医疗机构产生压力,医疗机构迫于压力或基于自身管理需求,会主动改善用药行为;对不遵守用药规定的医疗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就会实施惩罚(Sanction),迫使其规范用药行为;然后医疗机构需要再披露改善后的用药信息。医疗机构用药透明机制运行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用药信息、医疗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等;关键环节包括用药信息披露、分析、发布、组织惩罚等;运行环境和保障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和医院组织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浙江省省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分析。分析发现,浙江省省级医院用药透明机制还有一些地方亟需完善:在用药信息披露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公众的需求和相关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药信息分析方面,政府主管部门的分析结果只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处理,对公众的实用性和可借鉴度不高;用药信息发布的时间、频率、渠道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缺乏公众参与,社会影响力不足,其社会基础有待进一步改善。(3)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16家医院各用药指标总体上有显著改善。GEE分析结果显示,不合格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WaldX2=39.094, P<0.00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WaldX2=370.066, P<0.001)、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比例(WaldX2=32.542,P<0.001)、抗菌药物占门诊处方的比例(WaldX2=57.871,P<0.001)、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WaldX2=27.948,P<0.001)、门诊病人均次药品费用比例(WaldX2=26.441,P<0.001)、出院病人均次药品费用比例(WaldX2=32.319,P<0.001)等指标均在不同的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仅有指标“门诊处方平均金额”WaldX2=4.095,P=0.664)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本用药状况较好的医院有相对恶化的趋势,而原本用药状况较差的医院也有相对改善的趋势。其中,从各组医院改善频次来看,原本用药水平较好的医院(A组)、原本用药水平中等的医院(B组)、原本用药水平较差的医院(C组)用药指标改善的总频次分别为16、34和30,分别占到各组总频次的40%、70.8%和75%;即A组改善效果最差,医院大部分指标合理用药水平有所下降,B组改善较好,指标有所改善,而C组则改善效果最好,大部分指标得到了改善;经卡方检验,三组间的频次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组医院每个指标改善和恶化幅度来看,A组共有4个指标改善幅度大于恶化幅度,仅占总指标数的一半;B组共有6个指标改善幅度大于恶化幅度,占总指标的75%;C组有7个指标改善幅度大于或等于恶化幅度,占总数的87.5%。TOPSIS法综合排序结果显示,各医疗机构相对用药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结论](1)透明机制对医疗机构的用药状况总体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医疗机构的具体用药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2)建议:一是从源头上保证用药信息生成的质量,使其能够有效的披露和传播,这是透明监管的基础;二是加强横向的治理,鼓励医院、公众、研究机构等社会部门参与,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能够降低监管成本;三是坚持纵向的持续性监管,及时发现并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的不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