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粒径冰浆等温储存与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节能被认为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加快推进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区域供冷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能源供应策略,其输配管网冷量输送效率是衡量系统节能性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以高载能冰浆代替传统冷冻水、以相变全热代替温差显热供给冷量用户,成为提升动态蓄冷系统输配管网冷量输送效率的重要措施。然而,如何将具有两相流特性、变粒度特性、相变特性的冰浆从制备存储端安全高效地输送至目标建筑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开展非等粒径冰浆等温储存与流动特性研究。首先,考虑到冰颗粒的生长、聚并与破裂等现象的存在,利用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冰浆等温存储过程。基于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记录采样得到的冰颗粒几何形态,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等温存储过程冰颗粒形态及冰颗粒当量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入群体平衡理论,建立等温存储过程冰颗粒粒度分布预测模型,阐释等温存储过程储存时间、载流体浓度、含冰率等因素对冰颗粒尺度演化的影响机制。而后,耦合两相流欧拉-欧拉模型和群体平衡模型,建立非等粒径冰浆管道等温流动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冰浆等温流动中速度场、浓度场、粒径场、压力场对流动速度、载流体浓度、含冰率、颗粒初始粒度等核心因素变化的响应规律。同时,配合一定的实验测试和文献实验完成数学模型实验验证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冰浆等温储存过程中,冰颗粒呈现颗粒长大与颗粒减小两个反向粒度变化特性,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冰颗粒形态由多边形向椭球形与球形转变,聚并作用大于破裂作用,冰颗粒粒径及方差逐渐增大,冰颗粒粒径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趋于平缓。当载流体溶液浓度增加时,冰颗粒的增长速度因溶液粘度的增大而增大。载流体溶液浓度每增加10%时,颗粒粒径增长幅度约为0.18mm。当冰浆的含冰率增加时,冰颗粒的增长速度因聚并过程加剧而随之增大,冰浆含冰率每增加10%,颗粒粒径增长幅度约为0.15mm。在冰浆等温流动过程中,由于载流体与冰颗粒之间的密度差,沿着管道横截面冰颗粒在管道顶部发生聚集,顶部冰颗粒浓度较高、管道底部浓度较低。冰颗粒粒径沿着管道截面也呈现出不均匀分布,但不同于冰颗粒浓度分布。在管道顶部和底部位置冰颗粒的粒径较大、在中间位置处粒径较小,并且管道顶部处的冰颗粒粒径大于管道底部处的冰颗粒粒径。同时,沿着管道流动方向,冰颗粒的粒径逐渐增大。整体上,当流体流速、含冰率和载流体溶液浓度增加时,冰颗粒在管路中分布的均匀性变好,颗粒平均粒径在流动过程中增大越发明显。同冰颗粒粒径分布相比,管道压降分布受流体流速和含冰率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储能器件的日益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锂资源的储量日益匮乏。钠/钾元素和锂元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而其丰富的储量和低廉的价格使得钠/钾离子电池在未来储能领域更
研究目的:神经胶质瘤是(Glioma)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侵入性生长的特性为手术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也无法完全发挥疗效。Se
本文通过使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研究,并提取了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重分析数据,对26种乔木树种,白桦、刺槐、椴树、红松、长白落叶松、蒙古栎、家榆、枫桦、黄菠萝、毛赤杨、
近年来,土质高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岩土领域较为关注的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资源能源开发势头正盛,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加快,基础
在我国,高层住区是大中城市住区建设主体,在其景观绿化规划中,绿地率是唯一的强制性控制指标。作为一项二维评估指标,绿地率仅能反映出住区景观的平面效果,不能判断整体景观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的创生成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日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日趋融合的知识,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必然是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储备的、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然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跨学科教育已然是大势所趋。我国跨学科范式革命发展晚,当前国家和高校的关注重点都在于跨学科研究上,而跨学科教育则更多
评价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凡是涉及到价值判断的过程,就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评价。而评价结果本身则是评价者向大众传达自身的价值判断的一个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在线评分为主的评价方式受到了大众群体的喜爱,其数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还有大众对评分信息参考价值的依赖。但是评分数量的剧增也逐渐暴露出两个问题:首先,由于评分者认知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人对于评分标准的理解是不相同的,相同的分
对沼气进行提纯净化,可获得生物天然气,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在众多沼气提纯技术中,CO2化学吸收法因技术成熟、产品气CH4纯度高等优势而倍受关注。但化学吸收法存在CO2分离成
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具侵袭性的人类肿瘤之一。胶质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疗法。然而,由于神经胶质瘤高度侵袭性和治疗抗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线课程内容丰富,学生选择对象宽广,MOOC教育成为新兴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由于MOOC是无监督教学、无后果自学模式,使得MOOC参与者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持续性都难以保持,出现课程的低通过率、高“辍学率”现象。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挖掘,精准识别MOOC高危参与者,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