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斑块旋切与支架植入应用于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差异性,探讨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合理腔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斑块旋切组与支架植入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基线资料、手术及术后住院资料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结合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斑块旋切组20例,支架植入组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基线资料(手术部位除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旋切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43.25±86.29)分钟,术中40.0%(8/20)患者使用Spider Fx栓塞保护器,均拦截到斑块碎屑,术中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6/20),技术成功率为90.0%(18/20);临床成功率为95.0%(19/20),术后平均Rutherford分级为(1.70±1.03),术后平均ABI为(0.76±0.16),平均住院日为(10.00±5.69)天,术后平均住院日为(4.70±5.53)天。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随访率均为100%(20/20),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为95.0%(19/20)、90.0%(18/20),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率为5.0%(1/20)、10.0%(2/20),保肢率均为95.0%(19/20),生存率均为100%(20/20),平均Rutherford分级为(1.42±0.96)、(1.44±0.92)。支架植入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60.00)分钟,术中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3/46),技术成功率为97.8%(45/46);临床成功率为95.7%(44/46),术后平均Rutherford分级为(1.96±1.05),术后平均ABI为(0.69±0.19),平均住院日为(8.96±2.88)天,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15±1.28)天。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随访率均为95.7%(44/46),1例患者术后3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意外死亡;术后3个月及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为93.2%(41/44)、88.4%(38/43),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率为4.5%(2/44)、11.6%(5/43),保肢率为97.7%(43/44)、97.7%(42/43),生存率为100%(44/44)、97.7%(43/44),平均Rutherford分级为(1.83±0.79)、(1.74±0.80)。两组之间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Rutherford分级、术后ABI、住院日、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0.003)、术中主要不良事件(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的术前Rutherford分级与术后Rutherford分级、术前ABI与术后ABI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Rutherford分级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斑块旋切与支架植入应用于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两者都是治疗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斑块旋切更加符合血管生理,减少了植入物的使用,两者的中远期有效性、差异性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的证实。(2)与支架植入相比,斑块旋切应用于TASCⅡA/B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时间较长,安全性较差,术中主要不良事件较多。术中应小心规范操作,并适当使用栓塞保护器,以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