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地方人大监督的现实路径——述职评议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大监督权是我国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权力。随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地方人大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从而不断完善地方人大监督体系。  近年来,“述职评议”作为一种有效的地方人大监督方式进入公众视野。首先,地方人大监督的理论渊源和法律依据为“述职评议”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其次,在界定述职评议内涵、原则的基础上剖析其内在机理。它主要是由“察”、“述”、“议”、“评”、“改”五个核心环节组成。再次,《监督法》的出台成为“述职评议”兴衰历程的节点。述职评议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监督方式,它曾被各地进行过广泛探索。述职评议未能写入《监督法》既因为它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也有《监督法》制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最后,述职评议的再认识要求我们重新厘清述职评议的内在价值,在治理范式下构建述职评议的制度化路径。  述职评议是多种监督方式的综合运用,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监督方式。因此,在治理范式的指导下,通过营造外部环境,形成双向监督意识,合理引导公众参与,实现“创新——实践——制度”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为测定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生长曲线,寻求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粪肠球菌数量,并客观评价其毒性强弱及其对小鼠脑组织的影响,试验采
通过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主控项目:弯沉、沥青混合料厚度、水泥(石灰)剂量等评定指标的分析与探讨,发现现有评定指标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供行业内检测技术
根据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实践及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往往是依靠几个主导产业发展而兴起,而后逐步扩展到一系列关联产业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提升发展的。当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