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在临证时擅于应用气机理论,创立了“气化枢机”思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了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理论渊源,总结了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内涵,分析了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辨证应用,列举了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治疗应用,探讨了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用药特色。研究认为土孟英“气化枢机”思想强调气机与气化功能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强调藏腑经脉间气机的相互影响;重视脾胃、肺肝、心肾三种升降关系,在气机的运行上将肺视为全身气机升降枢纽,将脾胃视为中焦气机升降枢纽,同时强调肝对气机升降的重要作用。在王孟英以前多数医家认为正气虚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机理,而王孟英指出气机愆滞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若人体气机愆滞则邪气容易留着,因而发病;若气机通畅,则邪气容易被潜消默化,而不发病。且气机愆滞易导致藏腑失和、血与津液运行失常,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机,因此王孟英在临证时以恢复气机运行为治疗的关键,认为气机通畅则邪有出路,同时强调重视有形之邪。在辨证应用上,王孟英擅于辨识气机愆滞的关键病机;辨识气机愆滞导致虚象、寒象、以及虚脉;判断证的顺逆。在治疗应用上,王孟英以应用疏瀹气机法、斡旋枢机法、补虚法为特色,并强调对气机愆滞的预防。在疏瀹气机法中,列举了痰热并去、清展宣布、肃肺凉肝、和胃导滞、通胃舒肝、宣气行瘀、豁痰流气、通腑降浊八种治法。在斡旋枢机法中列举了扶脾抑肝、温胃清肝两种治法。在补虚法中,列举了清养生津、益气升阳、滋填和解三种治法。在对气机愆滞的预防上,王孟英指出应该避免过食过逸、注重调畅情志、慎用补品。在用药上,王孟英强调药随气化,同时用药具有轻灵旋气的特点。可见,王孟英“气化枢机”思想的内涵丰富,其理论应该更好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