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保障上传到区块链上的物联网数据可证可信的问题。本文将研究并实现一个可信的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将物联网数据及数据所对应的证明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端,达到数据可证可信的效果。该平台的研究主要包含可信平台的建立、可信物联网数据上链及可信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的实时监控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链下可信平台的建立。本文基于Intel提出的最新的可信计算技术 SGX(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及可信平台模块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完成可信平台的搭建,通过对部署物联网数据采集程序的隔离的虚拟机环境进行完整性度量,以及远程身份认证,为采集程序提供安全可信的运行环境。利用SGX技术实现了关键代码和数据的动态保护,并通过与区块链之间的双向认证建立了信任链,为后续的安全通信提供前提条件;(2)可信物联网数据上链。本文基于Netfilter提供的linuxhook机制完成了对虚拟机中的物联网数据采集程序发送至网络上的数据信息的拦截与过滤,并在基于SGX技术构建的安全执行环境中完成对拦截数据的签名操作,然后将数据及相应的签名等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端,进而保障数据的可证可信;(3)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的实时监控。本文为保障虚拟机环境的安全及其中物联网数据采集程序的稳定运行,基于内存取证和虚拟机自省技术实现了对虚拟机的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自动执行相应策略,进而使采集程序能够长时间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
其他文献
概述了再生铝合金的生产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析了管式过滤方式对再生铝铸锭及氧化后成品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D等级过滤管后,夹杂物比例≤2%,氧化后黑线比例≤2%,符合高端电子型材的黑线比例要求;采用单板过滤+RD等级管式过滤的组合方式可阻挡≥5μm杂质颗粒物,没有发现任何金属及非金属夹杂物,过滤效果优异.
针对在φ1200 mm×2300 mm大辊径宽幅铸轧机上生产宽度≥2000 mm 8011铸轧产品时工艺裂边不容易控制在8 mm以内的情况,对裂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不改变温度、速度、轧制力、冷却强度、张力及化学成分等工艺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铸嘴内部分流改善、耳子倒角的预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调整及耳子材质的选择等手段,可以把板坯裂边控制在3~5 mm以内,进而降低下游工序的切边量,消除断带风险,提高成材率.
为了减少地铁铝合金型材缩尾废品,试图找出最适合该地铁型材的模具设计和挤压工艺,提高地铁铝合金型材的成品率.从模具结构和挤压工艺角度出发对6005A地铁铝合金型材挤压缩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上模越薄越能防止缩尾的发生;焊合室深度对缩尾有重要的影响,在保证型材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焊合室深度越浅越好;挤压速度变慢可以有效减少缩尾的发生.对于该地铁型材,上模200 mm、下模170 mm、焊合室深度40 mm的模具结构设计,再配合上模添加焊合室、下模焊合室斜面及入料口阶梯式沉桥设计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