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IPO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以创业板为例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私募股权投资起源于美国,并迅速发展成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中重要的创新型金融工具。进入21世纪初,随着中国2004年中小板和2009年创业板的成功设立,私募机构开始在中国资本市场兴起并壮大,私募股权投资也逐渐发展为继IPO和银行贷款之后的第三大融资方式。私募基金以股权投资为形式,以盈利为目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经营管理及战略增值服务,最终通过退出机制获得超额资本回报。
  中国创业板对于拟上市公司实行核准制,因此企业为了达到盈利指标要求,在IPO阶段通过盈余管理手段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出现IPO后业绩大幅下滑,引起IPO效应,对企业长期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私募股权投资、IPO盈余管理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为中国私募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私募股权、IPO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界定相关概念,并梳理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理论分析、假设提出、变量设计和模型构建;第五部分是本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以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参考温忠麟等(2014)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企业价值,支持了监督理论。进一步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外资背景和联合投资均和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2)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可以有效抑制IPO盈余管理行为,但在盈余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监督选择性,其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约束效果强于应计盈余管理;(3)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应计盈余管理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4)私募股权机构通过抑制管理层IPO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一途径来间接的提升企业价值,且IPO真实盈余管理在私募股权投资及其特征变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其他文献
多年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饱受各界关注,媒体对高管薪酬乱象的多次报道也使得薪酬话题的热度不断,当超乎常理的天价薪酬频频刷新大众的认知时,人们不禁对现行市场中的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产生质疑。事实上,人们关注到的薪酬只是高管从公司获取个人利益的一部分,称之为显性薪酬,相对于显性薪酬来说,公众和学术界对隐性薪酬部分未予足够的重视,例如高管的在职消费等隐性福利。薪酬契约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在现代公司治
学位
企业的股利政策既是企业筹资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向证券市场传递着公司盈利信息的信号。其中,现金分红是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会采用的股利分配方式,也是回馈投资者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重融资,低分红”的分红状态,这体现在许多公司不分股利或者分配股利水平较低,甚至分红年度出现断层的现象上。为此,中国证监会也连续出台了许多政策,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合适自身经营的股利政策,同时为了促进股利政
学位
CEO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的经营战略,CEO权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CEO会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权力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第二,根据代理理论,CEO为了自身权益的最大化,可能做出不利于企业和股东的决策,将企业的资源占为己用,从而损害企业绩效;第三,CEO权力对企业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导致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花费大量资源征求顾客的投诉或反馈,以期能够快速做出补救措施或实施改进。企业逐渐意识到了顾客抱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管理者的侧重点往往聚焦于顾客抱怨的危害以及对发起服务补救或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的作用,而忽略了顾客抱怨对维持顾客忠诚的直接影响。对于顾客而言,向企业进行抱怨其实是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关系互动,对其后续行为可能产生影响。与企业或品牌有亲密关系的顾客担心抱怨会损害他们与企
学位
自1980起,随着就业和产出的增长,新经济在全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在十六大之后成为官方词汇,并且成为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最主要的国家任务之一,在“十一五”计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最主要的任务,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扶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导致许多地区的产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
合理的审计收费体现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产品的价值,保障审计师的经济利益,保证审计服务质量,促进审计行业长久健康的发展。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取消了以往政府对事务所审计业务的价格限制,倡导审计业务收费标准市场化。企业管理者作为审计服务需求方的决策者,在审计定价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是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另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出现企业造假等失信事件,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一系列财务风险事件的爆发,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走入大众视野,中国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有着非常独特的“党政合一”的制度背景,在该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委会作为除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外的第四方治理主体,代表国家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参与到公司治理
学位
在二十一世纪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愈发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能力。一般而言,企业获得创新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内部的自主研发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另一种是通过并购、企业合作、战略联盟等外部途径积极寻求相关创新产出。其中,技术并购作为具有技术获取意图的一种并购行为,旨在帮助买方企业快速获取外部的知识技术,使企业取得一定的技术竞争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青睐。  技术并购多发生于知识密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引领经济和社会健康、高速、高质量发展,使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9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提到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为了将创新落实到企业层面,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项有益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在不断实践中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更优的创新环境。而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者,能够直接决定企业战略的
学位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债券融资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而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企业发债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提高债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有重要作用。对于发债主体来说,信用评级与企业的融资成本密切相关,对于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资依据。信用评级机构的公平公正和独立是保证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中国的信用评级主要采用发债主体付费的方式,企业与评级机构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存在发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