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术的探讨——以《f小调钢琴协奏曲》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伟大的音乐家、钢琴演奏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波兰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他的音乐才华和特殊才能全部投入到了钢琴创作中。舒曼称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用音乐来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这部《f小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29年,是肖邦早期的音乐作品之一,由于肖邦的音乐作品大都为钢琴所作,所以这首与管弦乐队合奏的作品展现了肖邦驾驭交响乐写作的能力,足以体现其音乐创作的独特之处。这部作品虽然不如肖邦同时期创作的《e小调协奏曲》成熟与完整,但却更富有天真浪漫的感情。特别是在《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中肖邦用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来诉说对其恋人无限的柔情蜜意。  在肖邦早期的代表作中,音乐的情绪大多是明朗欢快的,在音乐的构思上也没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肖邦音乐的纯朴和真挚。在曲式结构中虽然沿用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但融入了肖邦特有的音乐织体与华彩性乐句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征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以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到分析曲式结构为契机,进一步去探索其音乐的风格特征,并通过亲身演绎这部协奏曲去获得情感上的内在感受。希望可以“窥一斑尔见全身”的对肖邦整个钢琴音乐风格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使在演奏上得到一些体会与见解,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演奏这部作品得到的一些启示与感受。
其他文献
在全球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会展空间的可视性要求“与时俱进”,进行一场量和质的变革,拒绝“视觉垃圾”;积极推进满足传播信息、增强可欣赏性的发展,真正让会展业变为可视
裹绞法是书法诸多技法中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捻指转管把笔毛聚紧,旨在增加毛笔四德中的“健”,使写出的笔画更结实与灵动。清以前历代书家在笔枯墨干处为了把散了的笔毫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