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以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新流派,后殖民翻译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通过把翻译活动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之中,揭露翻译活动背后的权力差异,从而来消解强势文化对于第三世界的文化霸权。   后殖民语境下,翻译在构筑文化身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翻译活动通过不同的策略对所涉的文化差异要么予以保留,要么予以抹杀。译者在将弱势文化文本译入强势文化时,通常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弱化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对弱势文化进行霸权干预和统治。相反,异化的翻译则通过保留这种文化差异来抵抗强势文化的统治。但是对于归化、异化翻译效果的这种看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和质疑。   本文选取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作为案例,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研究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辜鸿铭是二十世纪初期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在当时被西方人视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其《论语》译作的问世,打破了西方汉学家、传教士在“中学西传”领域的垄断,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时晚清政府及其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遭受了多重暴力。在此情况下,辜鸿铭决定英译《论语》,以期重新树立西方眼中的东方文化形象。但是他却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处处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将运用关注强弱势权力差异和权力斗争的后殖民翻译理论,把译本放回到其翻译活动的具体背景中,深入研究其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以及该译本在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期望证明,在翻译研究中,不仅要关注译文本身,还要考虑翻译活动的背景,译者的身份和立场,以及译本对目标语文化的影响等其他外部因素。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绝不是互相对立的。归化翻译并不一定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共谋。在特定条件下,它也可以是弱势文化树立其正面形象,赢得强势文化广泛理解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远山淡影》是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悦子的视角为切入点,一方面表现她在现实中对死去的女儿景子的追忆,另一方面又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她过去与佐知子-
喜剧小品作为一门独特的舞台幽默表演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各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综观这些研究,它们大都从戏剧专业的角度入手,着重探讨小品创作和表演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批评家经常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解读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小说,尤其是描写九岁小女孩西尔维亚保护白苍鹭的短篇小说《白苍鹭》。对批评家来说,这是一篇关于女性
今天,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地球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地遏制危机,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股环保热潮的影响下,本文
洛林·汉斯贝里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著名和励志的黑人女性剧作家之一。她是把黑人生活搬上百老汇舞台的最年轻的黑人女剧作家,同时她还鼓励非裔美国人为自己的梦想、自由和平
省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诗歌艺术语言的一大特点。古往今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省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多从句法和修辞等角度来展开,特别缺乏从认知的角度对诗
长久以来,对幽默的研究停留在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幽默的研究扩展到了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讽刺性幽默是幽默与讽刺的并置,而对这类语言现象的认知语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1843-1916)被誉为十九至二十世纪的心理现实主义大师,《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他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自1881年出版以来,该小说一直受到批评家们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激光诱导碎裂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给出了样品受到激光辐照后的物理图像.其中激光能量为60 mJ,计算步长取3 f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